分享

六安市京剧团玉楼春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8-06-26

——记六安市京剧团前辈老艺人、著名京剧演员陈玉楼先生

甄远东

我国京剧的历史并不长,只有二百多年。

古老的徽剧和昆曲,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与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很快开始在全国迅速发展,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早在清同治初年,京剧便流传到我们皖西六安。

同治元年(1862年),舒城县便有了京剧全福班。光绪初,河南京剧庆寿班来到六安,在六安境内长期跑码头流动演出,影响较广。

民国年间,六安城乡先后建有京剧职业班社二十多个。其中庆寿班、洪福班、同庆班、九如班、立煌战友俱乐部、立煌剧团、正阳票友社、六安小京班、南门怡园剧社,较为有名。

六安城内著名的京剧场所,叫大戏园子。在城关古楼大街东侧的和平巷与大井拐交界处。

这里在清光绪年间是一家茶馆,名叫“月来茶馆”,是六安早期京剧“良友戏班”演出之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安城关“月来茶馆”改建为“中兴剧社”。后抗战爆发,戏园停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月来茶馆”扩建,改建成能做五百人的小戏园,取名“中兴戏园”,后改名“新兴戏院”。演员多是“庆寿班”和“同庆班”的京剧艺人,但当地人依然叫这个地方为“大戏园子”。

一九四九年“新兴戏院”更名为“六安新新大戏院”,也叫“新新俱乐部”。   

一九六二年“新新俱乐部”改建为“皖西京剧团”,一九七九年改为“六安市京剧团”至今。

说到京剧,人们就会想到六安早年“三个和尚四座楼,六安花旦五门秋”之说

这三个和尚、四座楼、五门秋,是六安过去京剧界十二位资深演员的艺名。其中“四座楼”是指红生张韵楼、老生陈玉楼、武生邵云楼、老生孙筱楼。

可见陈玉楼先生当时在六安京剧界的名声地位,非同小可。

陈玉楼先生的父亲陈海波先生,可以说是六安京剧界的鼻祖。尽管六安在清末就有了京剧,但形成规模和气候,是在民国年间。

陈海波先生正是此期间活动在当地的京剧名家,自然功不可没。

陈海波先生生是六安清凉寺人,擅长花脸,兼工文武丑,其弟陈海庭也是京剧演员。陈海波的妻子杜云红,是当时极其稀罕的京剧女老生,并兼工老旦,更难得的是杜云红还能拉一手京胡,堪称梨园奇才。可见,陈海波的家庭是标准的京昆世家。

陈玉楼先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就与京剧有了不解之缘。

陈玉楼生于一九二一年,六岁随父母学艺,七岁登台演出,以一出《血碑缘》一炮打响,被称为七岁红。先生十五岁拜师王华银习老生,十八岁拜师陈鑫桥习武生,文武兼备,戏路宽广。后来陈玉楼先生在几十年舞台实践中,老生、武生、红生、猴戏全能演,这与其家庭、师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九五八年在上海举办的华东京剧大奖赛中,陈玉楼先生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同台献艺,为其艺术生涯抹上灿烂一笔。在这次华东京剧大奖赛中,陈玉楼以一出《徐策跑城》荣获三等奖。

须知,华东地区京剧界实力雄厚,名家辈出。这个三等奖,含金量是极高的。

从一九四九年“中兴戏园”改为“六安新新大戏院”起,陈玉楼先生就是京剧团的团长。 

     陈玉楼先生聪颖好学,不仅是位优秀演员,和剧团负责人,而且还擅长编剧和导演。

作为一名优秀演员,六安京剧团演出的剧目,可以说陈玉楼先生主演的最多。

如武生行的:《长坂坡》、《八大锤》、《一箭仇》、《战宛城》、《九江口》、《安天会》、《八蜡庙》、《恶虎村》、《落马湖》等。文武老生行的:《甘露寺》、《群英会》、《珠帘寨》、《打灯州》、《过五关》、《古城会》等。麒派戏:《四进士》、《追韩信》、《徐策跑城》、《一捧雪》、《斩经堂》、《鹿台恨》、《天雨华》、《董小宛》、《临江驿》、《义责王魁》、《扫松下书》等,举不胜举。

作为一名在戏曲演出实践中历练出来的编剧和导演,陈玉楼先生一九五六年年参加创作新编历史剧《李定国》,誉获安徽省第一届戏曲汇演剧本奖和演员三等奖。

一九六零年与谢善珍合编现代戏《青年火箭队》参加六安专区淠史杭汇演誉获优秀剧本奖和表演奖。

他创作、改编、移植、整理的剧目主要有:《黑旗军》、《李定国》、《收周仓》、《啼笑因缘》、《群仙下凡记》、《河西风暴》、《青年火箭队》、《铁道游击队》、《井冈山》、《淝水之战》、《斩车 》、《义和团》、《三凤求凰》等。连台本戏有《西游记》、《济公传》、《薛刚反唐》、《狸猫换太子》、《封神演义》、《彭公案》、《火烧红莲寺》、《杨家将》、《水浒传》等。

他导演的剧目主要有:《九件衣》、《红娘子》、《闯王进京》、《抗秦援赵》、《黑旗军》、《啼笑因缘》、《红色风暴》、《王秀鸾》、《刘介梅》、《夺印》、《小苍山》、《黄巢起义》、《江汉渔歌》、《河西风暴》、《青年火箭队》、《箭杆河边》、《铁道游击队》、《画皮》、《东郭先生》、《革命自有后来人》、《芦荡火种》等。连台本戏有《薛刚反唐》、《狸猫换太子》、《封神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潇湘夜雨》、《秦香莲》、《徐策跑城》、《四进士》、《打渔杀家》、《奇袭白虎团》等。

一九六四年陈玉楼先生导演的《芦荡火种》在皖西大戏院连续上演五十三场场,场场客满,创下奇迹。

七十年代老戏开放,陈玉楼先生又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先后导演了连台本戏《逼上梁山》、《济公传》及《潇湘夜雨》、《秦香莲》、《徐策跑城》、《四进士》、《打渔杀家》、《奇袭白虎团》等等,并亲自登台演出,扮演了《逼上梁山》中的鲁智深,《秦香莲》中的丞相王延龄,其中《秦香莲》日夜两场,场场客满,创下了连演四十九场的空前记录。

同时,陈玉楼先生还经常带着剧团到各县巡回演出,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别山的山山水水。

六安京剧团大多戏剧剧本,都是由陈玉楼先生口述,佘佳全老师记录整理出来的,并根据演出的需要做了一定的调整,使得剧目更适合舞台演出的需要。

当时,剧团也没有像样的正规剧本,全凭老艺人口传心授,记个剧情的提纲,舞台编导的工作,难度极大。

这里特别应该说说陈玉楼先生导演的《济公传》。

据我所知,陈玉楼先生曾两次导演《济公传》,一次是文革前的六十年代初,一次是七十年代末。

着重说说六十年代初,六安京剧团上演的连台本戏《济公传》。

这个连台本戏《济公传》,是由陈玉楼先生编剧和导演的。尽管当时社会上经济萧条,物质匮乏,但六安京剧团上演的几十场《济公传》依然场场客满,一票难求。

《济公传》中的济公除恶惩强、扶弱济贫的思想内容,获得了观众好感。剧本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全剧充满了戏剧性,结构严谨、紧凑,内容妙趣横生。舞台演出中,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机关布景,更将演出一次次推向高潮。

连台本戏《济公传》演出的成功,不仅表现出当时六安京剧团的整体实力,展示了六安京剧团老一代演员的功底和风采,更重要的是为剧团增加了大量的票房收入。在当时经济困难的大环境下,无异于挽救了剧团的经济危局。

陈玉楼先生的此一功勋,却在文化大革命中挨了批斗。造反派说《济公传》是大毒草,是把牛鬼蛇神搬上了舞台。陈玉楼先生为此被打成大戏霸。他和张韵楼先生一起住进牛棚,带白袖章,被“造反派”专政。不许回家,备受折磨。

为弘扬国粹、振兴京剧,陈玉楼先生在六安京剧舞台,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几十年间,他不断在六安各县巡回演出,足迹踏遍了大别山的山的山乡小镇。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才智,都献给了他热爱的京剧事业。

陈玉楼先生历任六安京剧团团长、工会主席,是一名务实的剧团领导。一九八一年退休后,仍然热心参加剧团演出和艺术指导工作。

陈玉楼先生于二零零零年元月十七日不幸逝世,享年八十岁。

二零一一年六月十八日下午,六安市京剧演唱研究会和六安市京剧团,联合在皖西宾馆举办《纪念京剧名家陈玉楼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以纪念陈玉楼先生。

陈玉楼先生的几位后人都分别登台献艺,由陈玉楼先生的小女儿陈贵菊担纲京胡演奏,既展现了陈玉楼先生后人对先人的哀思和悼念,也表现了一个艺术世家对传统艺术京剧的钟爱。演出非常成功,反响热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备注:此文部分资料来自孔庆贵先生和陈贵菊女士(陈玉楼先生小女儿),在此一并感谢!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