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GXF360 2019-12-21

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通过数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启迪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情境—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好地启迪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重症肺结核是其中的危重症阶段,具有病程长、病情危重、痰菌阳性率高、多重耐药等特点,常出现多系统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较高[1]。目前临床对于重症肺结核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一般采用抗痨药物四联治疗,但由于耐药性的影响,疗效并不尽如人意[2]。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玩‘寻宝’游戏,游戏要求宝物距离红点3 米(多媒体展示有红点的白纸,纸上1厘米代表1米)。请同学们猜一猜,宝物藏在什么地方?”游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自己画一画进行探究,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在红点周围点出一个或者几个点。这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只有这几个点距离宝物3米吗?想一想,还有哪些点?”这样提问,旨在启发学生想到围绕红点一周的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把符合条件的点连成一个圆,边演示边对学生讲解:“这个红点是固定的,我们把它叫作定点。宝物距离红点3 米,这个长度也是固定的,我们把它叫作定长。在这个圆里,还有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有关知识。”……

小学生天性爱玩,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出发,以游戏的形式创设“寻宝”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猜测、操作、分析,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得到有效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注重操作,促进数学思考

数学学习与动手操作是分不开的,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思考。因此,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思考真正去探究、去发现,从而增强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由于“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理解与接受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的活动:第一次摆,第一行摆2 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3倍,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2 的3 倍是6;第二次摆,第一行摆3 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3 倍,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3 的3 倍是9;第三次摆,第一行摆5 根小棒,第二行摆出它的1 倍是多少。第三次动手操作从学生的易错点出发,加大了难度,由于学生对1 倍的概念认知不够,所以第二行有的学生摆出5 根小棒,有的学生摆出10 根小棒,由此产生了争议。于是,教师让学生思考哪种摆法是正确的。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很快肯定了摆5 根小棒这一摆法是正确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深入,得到了有效发展。

第5段最后一句是and连接的并列句,在后半句中还有关系从句的使用,to a degree后的从句中,关系代词充当主语,对人物残酷无情的程度进一步补充说明。

上述教学,如果仅让学生通过一次的动手操作来理解“倍”的概念,学生的感知肯定不深刻。于是教师设计三次的动手操作,深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真正明白“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为学生今后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细节,优化数学思考

细节不容忽视,所以教师应关注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细节,并以此来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这样可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课堂闪现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更加深入。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出示练习题,旨在深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可一位学生却采用“底乘邻边”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当教师询问理由时,这位学生回答道“因为把平行四边形拉直就可以得到长方形,所以用‘底乘邻边’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的面积就可以了”。事实真的如此吗?被拉成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吗?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请用纸剪出一个底边4 厘米、高2 厘米、邻边3 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并贴在一个可以活动的支架上,然后把它拉成长方形。”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理由是什么?”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在拉成长方形的过程中面积变大了,跟原来的不一样。教师因势利导,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用‘底乘邻边’的方法进行计算呢?”学生经过思考后答道:“不能,因为运用转化策略来计算图形面积的首要原则就是面积保持不变,而拉动后的长方形与拉动前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一样,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这样教学,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更深刻,教学效果也更好。

高血压患者由于药物的临床应用,病人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一部分药物对高血压造成的心脏病变已经失去了效果。比索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第二代受体阻断药,具有钙拮抗用途,对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的β1-受体有高亲和力,抑制内皮细胞增值和心血管系统重塑,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进而降低心率[3]。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中度至重度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等症。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细节,并对这些细节进行深入挖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深化数学思考

学习数学离不开思维,也就是说,要想解决数学问题就一定要进行数学思考。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纵深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干果的生长周期长、结果晚等原因,许多群众在经济林发展上,存在重水果、轻干果的现象。种植核桃3年见果、5年才能形成经济产量,广大群众把核桃作为一个普通经济树种来对待,没有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的产业意识,在核桃发展上随意性强,导致我县核桃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后,为使学生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等相关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把一块长方体木块切割成2 个小正方体的话,2 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增加了48厘米,你能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增加了多少吗?”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以橡皮泥为素材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强调:“同学们注意观察,把一个长方体切割成2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后,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在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行讲解:“这2个小正方体比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了2个面,这样就增加了8条棱,因此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时,可以用2 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去2 个面的面积,也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加上小正方体2个面的面积进行计算……”这样教学,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数学思考,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向纵深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