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学生积累 着力思维发展 ——“千克和克”的教学构想

 GXF360 2019-12-21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学课程的性质的宏观界定。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科学施教,灵活引领,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认知、技能的有效建构,优化学生思维的训练,从而帮助他们积淀未来生活、学习的底蕴,让数学教学充满灵性,充盈着人性的光辉?在此,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依托生活感知,加速认知

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也有知识、技能等不同层面的差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这是最基本的课程理念。

首先,引发学生的回忆。上课伊始,利用课件播放“小明的生活趣事”:一个清新的早晨,小明起床了,他拿起20千克的牙刷,挤出1千克的牙膏使劲地刷着牙;然后,端起150克的牛奶,剥开60千克的鸡蛋,高高兴兴地吃起了早饭;最后,拎起3克重的书包愉快地上学去了……“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地方你感觉不太对劲?”课件中的场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借鉴,也引发学生联想到对应的生活情景,为后续的深度解读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储备。

其次,激发学生的经验。课件呈现的是真实的场景,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学生会对其中的“千克”和“克”产生共鸣,会积极联想、积极思考,更能从同伴的思考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记忆的深处寻觅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加深对千克和克的印象,为后续的甄别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知储备。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再次,点燃经验的火花。在千克的认识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千克的适用范围,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你遇到过有关千克的使用情景吗?”……一系列的问题能唤醒学生相应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明晰千克的使用范围,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北京绿林认证有限公司是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权的首批第二方认定机构,已全面开展了无醛人造板及其制品的认定工作。在无醛认定基础上,北京绿林认证有限公司结合无醛人造板及其制品认定规则及人造板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无醛人造板及其制品的追溯体系,并开发了北京绿林认证有限公司专有的溯源平台。

二、基于实践感悟,促进认知领悟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悟知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中领悟知识,等等理念,已深深地根植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因此,教师要创设适宜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学会动脑、学会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领悟知识的真谛,形成可靠的认知结构。

首先,粗浅感知实践,增强表象积累。“儿童的智慧来之于指尖。”这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操作,摈弃“伪实践”。教学伊始,可设置“掂一掂”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书包、数学书、文具盒等物品拎一拎、掂一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形成“轻、重”两种基本感知;再度利用课前准备的已有标注的实物(2千克包装的大米、1千克包装的红枣、薯条、小米锅巴等物品),让学生掂一掂、拎一拎后说说自己的感触,再读一读包装上的标注,通过翔实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丰富认知。

其次,精准活动感悟,促进表象建构。简单的拎、掂等活动,是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但这些知识经验的形成缺乏应有的数学化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谋划、精准引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最真切的感知。为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精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知识的架构,从而积累厚实的表象感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千克标识的秤来称量书包、大米、砖块等较重的物体,让学生在具体的认读中认识到千克存在的必要性,并联系对应的物体,形成科学的认知。

近些年,我国公路运输发展迅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路运输网[1]。而混凝土施工作为道路工程中的主体部分,确保优良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道路的使用性能。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保质保量完成。而道路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又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需要坚固的钢筋结构作为基础的同时,需要持久的抗震性和耐久性[2]。

再次,组织活动反馈,拓展认知的面。学习交流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丰富感知、拓展知识面的途径。通过不同学生的介绍,学生会逐步建立千克的使用范围的表象,并在不同的应用中掌握“称一般物品有多重时常用千克作单位”,使千克的表象跃然纸上,形成可靠的记忆,并烙下深深的印迹。同时,组织猜想、验证等有序的学习活动,“几本数学书才是1千克?”“找找身边大约是2千克的物品”等,通过真实称量、比较、寻找等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多元化,在丰富学习感知的同时,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丰盈、有趣。

“同外国展商交谈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见识,知道了国际最新行情,而且对今后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思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上,云南一些企业在与国外展商进行深入沟通后,高兴地给中国银行点赞,给进博会点赞。

三、擅长学习反思,保障认知内化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治德修身的千古名言,也是学生学习的制胜法宝之一。学会反思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质态,知道学习中的困惑,明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和活动经验,从而丰富学习感悟,提升数学学习实效,保障知识的不断深化,促进数学知识的科学内化。

首先,巧用教材习题,把握准编排意图,实现学习升华。在“千克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自练、互评、自悟,让他们在运用中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在交流中学会评价,学会反思。如在对教材29页的第一题的学习反思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在同伴互助中进一步明确千克的使用情景,有助于学生认识“净含量”,从而为后续学习“克的认识”提供扎实的储备,使学生的知识建构更臻完美。

其次,巧用教材的知识学习,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习感知。教材安排了三组“你知道吗?”,对此可设置自学、互助学习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知晓常见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秤,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小学生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将克的认识有机地融合在真实的生活之中,还有利于学生知晓均衡膳食的价值,培养学生不挑食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通过“千克和克以及与斤、两”的联系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把生活与数学学习科学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用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再次,引领学习反思,促进千克和克的科学建构。如,对大白菜重2(克),1只苹果重120(千克)等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辩论,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千克和克的使用范围。当学生说出:“大白菜是什么?是不是家中买来的那种细细的白白的小青菜?”教师也许觉得这个问题很幼稚,也不具备思维含量,可能会一带而过,但这就是一个教学契机。数学为学生未来奠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都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接受和消化数学知识的同时,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

总之,数学教学不只是知识教学,还应着力于学生的素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必要的学习活动丰富感知,扩充表象,丰厚积累。同时,利用一切思辨机会,训练学生思维,为学生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