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阁体”成就了董其昌,却耽误了龚自珍!

 虎晟 2019-12-21
关于“字如其人”这一点,很多书法家都说过,比如,清代书法家王澍说过:“作字如人,具备筋、骨、血、肉、精、气、神、脉,具备这八者而后可为人。“
作为书法艺术家,大多数人既显风雅又有着文人的傲骨,王羲之潇洒飘逸,颜真卿铮铮铁骨,确实是“字如其人”。
然而历史中,也有不少人证明了这句话的错误,比如今天小编要探讨的两位主人公:人品不如其字的董其昌,空有一腔抱负,但被其字所累的龚自珍。

历代名家小楷丛帖全20册 

孟頫书汲黯传祝允明书前后出师表等

中华书局正版,高规格艺术纸印刷

这二人,一个人不如字,一个字不如人,为什么都与写字有说不清的关系呢?

具体到实际情况,这可能跟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有一定的关系。古代在提拔官员时,就有“身言书判”的考核标准:其内容,先试收判,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试而后铨,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言须言辞辩正。

不要小看了这些,仅仅是考试成绩好,字写得不够好,想当官就是做梦。

董其昌和龚自珍都是因为字写得不好,在科举考试上深受刺激。明代董其昌,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才华横溢,就是因为考官觉得字不够好,所以屈居第二(从此他苦练书法,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龚自珍才华盖世,想在翰林院谋个职位,结果上面一看他的字,以他“楷法不中程”为由,不列优等,想进翰林院?门也没有。

董其昌苦练书法,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使他名噪一时,后来康熙对他的书法更是推崇备至,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最终竟然成为了明清两代书法馆阁体的模板。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

但是馆阁体成就了董其昌,却耽误了龚自珍。

虽然龚自珍关心国家大事,做好了做名儒名臣的准备,他提倡经世致用,精研西北历史、地理,特别致力于当代的典章制度和边疆民族治理,因而对现实社会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只可惜写的字不符合馆阁体的标准,这成了龚自珍科举路上的拦路虎。以字取人,以八股取士,这就是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最大浪费。

董其昌是书法大家,但在政治上表现平庸,生活中也是品质不佳,从著名的”民抢董宦“中便可窥见。
龚自珍空有一番抱负,即使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也没有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龚自珍一句响彻苍穹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知道有没有埋怨馆阁体的成分呢?
人不如字董其昌,字不如人龚自珍。
如此看,字如其人的意义在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不需要对他人做出价值判断,所以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定位,就足以应付浅层社交的需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