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wenxuefeng360 2019-12-21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他19岁数学考了15分却被清华破格录取

嗜书如命的他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是学者却写了一部小说《围城》

畅销大半个世纪

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

他与妻子一见钟情相濡以沫

被称为“世间最好的爱情”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被誉为是“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是中国古典文化里面最后一个风雅之士

这个人就是钱钟书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作品有《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围城》、《人·兽·鬼》、《管锥编》等。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昨天是钱钟书先生逝世21周年,缅怀大师的最好方式就是切切实实地向大师学习,在心灵深处保留一个平平淡淡、求真求实的钱钟书。

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故事,向经典致敬。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钱钟书一生都离不开书,一生都与书结缘。相传他周岁时抓周,抓到的就是一本书,因此得名钟书。1929年,钱钟书十九岁时进入清华,因中英文俱佳闻名全校,用功之勤也无人能比。清华的藏书之富,在当时各大学来说数一数二,而钱钟书却放言横扫清华图书馆。

当年,钱钟书到英国留学,在海上漂泊一个月,但一部英文辞典,却让他枯燥感全无。从上海到湖南去教书,路上走了三十多天,别人痛苦难熬,他竟捧了一本字典视作良伴,乐天知命。文革时期,钱钟书被下放到干校,晚饭后四五十人挤在兵营房子里打牌、聊天,只有他拿着一本字很小的英文笔记,站在昏暗的灯下,眯着眼睛完全沉浸其中。

许多人说钱钟书过目不忘,而这位“天才”,也是下了苦功夫的。他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并将新知新得不断地填补到笔记上。他给自己做了严格的规定:中文、英文笔记每天都看,一三五再看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笔记。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他的笔记在木箱、麻袋或者枕套里装进装出,不知经历多少波折,最后字模糊了,纸破旧了。而就是依靠这样的积累,钱钟书完成了《谈艺录》与《管锥编》。他在书斋里把学问做到了极致,也获得了登上山巅得以纵览美景的那份快乐。

钱钟书曾经对杨绛说:“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在诱惑众多的世界里,他仿佛用围城给自己造了一座纯净的书香世界,不求学历无心游玩,只想做一个天真纯粹的读书人。他也因此洞见灵魂的澄澈与明亮,盛享生命的蓬勃与丰盈。正如杨绛所说:“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狂狷才子 谦逊学者

作为清华三大才子之首,钱钟书之狂,一在于其才学之高,使得很少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二在于其出了名的毒舌,往往不给那些名家大师留一点面子。

钱钟书进清华大学外文系后,吴宓教授很看重他,每次上完课,都在课室跟钱钟书多聊一会儿:“钟书,你觉得我这节课讲得怎么样?”钱钟书常说:“不怎么样……”有时出言不逊,有时指东道西,吴宓从来都广开言路,一点也不气,反倒理解:“钱钟书的狂,并不是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如他所说“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对于自己的狂,钱钟书心中是有数的。三四十岁以后,他的锋芒一直还在,只是由外露变成了内敛。这个时期他的狂,主要表现在性情上的不趋时流和学问上的坚守底线。可谓狂得坦荡,狂得汪洋恣肆,狂出了真性情。

“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这是先生的自我评价。狷者,狷介之士也,意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这种自洁精神,在多少知识分子身上已荡然无存,唯先生坚守了它。

钱钟书狂得直率、自然、可爱、可敬,他的狂和才气一样闻名,但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了钱钟书性格中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他并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故步自封、沾沾自喜,反而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傲。他说自己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炬”,因此对这些既成著作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自我完善。

他对自己著作中每个字句,每一条中、外引文都要逐处地查找核对,从不轻易放过,人们很难在他的书中挑出错误来,戏称之为“文正公”,他却自谦为“文改公”。

钱先生曾谈到作家的使命,他说:“作家要能抵制任何诱惑,要有一支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笔,要有铁肩膀,能扛重担,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词:头脑,笔,骨气。”钱钟书自己,就是终生实践这三个词的榜样。

“文化昆仑”这四个字,不仅是对他学识的赞美,也是对他品格的赞美。尽管他狂、他痴、他毒舌,但他活得最坦率、最真实、最君子。

世间最好的爱情

1932年,钱钟书与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相遇。当时的杨绛是大家闺秀,才华横溢,当时有名的“公子哥”,后来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多次追求杨绛,而杨绛说:可以做朋友,但朋友只是目的,而不是过渡。相遇之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而杨绛则长得娇小玲珑,温婉而又活泼可爱。两个人的父亲在老家无锡又都是名士,在相似的环境下长大的两个人一见如故,他们谈家乡,也谈文学。共同的文学爱好,默契的心灵交融,性格上的互相吸引使他们一见钟情。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多少夫妻,耗尽一生做彼此的差评师,像他们这样能够真正理解对方的价值,懂得相互尊重和体谅,并从来不吝惜赞美彼此,着实是难能可贵。

妻子杨绛看来,钱钟书身上那些缺点,都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他身上的优点却是独一无二,旁人无法取代的。没有人比她更懂得钱钟书的价值,他的淘气和痴气在父亲钱基博看来都是缺点,她却觉得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

她真正理解他,支持他,保全了他的淘气和一团痴气,这样的钱钟书,再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才成了众人心目中博学而又风趣的大学者和大才子,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荐读经典

荐书 | 世间真狂士,唯有钱钟书

钱钟书所著的《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