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名医者的角度谈什么是“内劲”

 觅书时代 2019-12-21
在很多人心中一谈到内家功夫,一下就会联想到内力,内劲,内气等,其实,内家和外家练的主要的是一个东西,只是方式、方向和功效不同而已。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什么东西了解了根源,就知道了如何认识它,如何去引导它,那么,我们练的“内劲”到底是什么呢?
由于是站桩的初级学习者,对于表达的内容可能不会具有标准的指导,在这里只作为性的讨论,目的源于想让和我一样的初学者能少走一点弯路,因为这不是凭空想象的内容,是在一段时期内,每天坚持不懈的站桩体会,或称体认。
看到很多人包括一些文章中提到如何进入正确的站桩状态,其实很简单,就是肌肉放松,而且要绝对地肌肉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筋骨概念中说到的“筋”的存在,从现代医学讲,就是韧带、肌腱和筋膜类的组织,韧带是白色带状的结缔组织,既坚韧又有弹性,能把骨骼连接在一起,固定如肝、脾、肾等脏器的位置,以及包裹肌肉组织的筋膜,其作用是减少肌束间的干扰等,那么,问题来了,肌肉放松了,谁来做支撑!我们通常理解的肌肉=“力“,而我们还能保持一定的体态、体形,答案就是这一类的组织发出的力量,普通的肌组织只是一种储能的软组织而已,根本不是力量的源泉,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理解,肌肉的力只是身体“力”的一部分,更多的力,尤其是讲到的“内劲”,它不是肌肉的力,肌肉的力只能算是外劲、明劲,是通过肌肉充血电位刺激收缩完成的,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如果没有筋与肌肉有机配合、协同,肌肉的力大部分容易表现为僵硬、呆板的拙力,所谓的“内劲”就是指“筋”的绷弹之力,肌肉的力量是绷弹之力基础之上的加速而已,所以,没有“筋”的体会,内劲是练不到的。

民谚中提到的“筋长一寸,寿长十年”的“筋”,在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中,指的是韧带、肌腱和筋膜等,其作用机制是一种张力感受器。

什么是感受器?

感受器通俗的讲就是能感受外界刺激后发生生物感应的器官。初中时我们就学过,当手或身体的某个部位碰到烫的东西或被尖锐的东西刺到后立即缩回,然后才感到疼痛,就和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一样,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下意识,或本能的反应。

为什么会呈现出本能反应?

是因为这是由低级中枢系统做出的反应,不经过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而自发的一个传导通路做出的反应,这个反应回路是:感受器(手或身体某部位)→传入神经→神经原(在控制相应部位的脊髓内的神经原,非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手或身体某部位的韧带,肌腱和肌肉),属于低级反射,所以说,越是低等的脊椎动物,本能发应越强烈,因为低级脊椎动物的大脑不发达,越不发达越不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扰。

有一些“内劲”的说法,是指把人练回到动物性的本能状态,我们日常所见的猫,就是顶尖的内劲高手。

人就不同了,大脑高度发达,做事情的时候有约束力是好的,但是丧失了绝大部分的先天的胎儿时期混沌般的本能发应,如吃到脚趾头。成年后筋的柔性就降低了,所以,这也是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抵抗力很好,6个月后,慢慢的有了自主意识,潜意识的支配减少,由母体带来的先天免疫力(6个月内),西医理化指标免疫球蛋白IgG和IgM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6个月后逐渐降低,相应的开始爱得病的原因。
所以,站桩一定要站到混沌无我时,才能慢慢地求得真正的、良好的先天本能,前面说了韧带、肌腱和筋膜等,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当外界施加力,符合能使它产生反应的条件时,自身的韧带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这时,张力的改变促发了低级中枢本能的反馈,这样的发力,既快,又准,又有力量。有人说,这不是“寸劲”吗?不是,在一定层次里包含这样的张力,这种张力应该更像是弓弦的振动,与张力的介质有关,也就是与韧带、肌腱和筋膜的好坏有关,好坏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程度。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外力施加时当然有反应了,肌肉也能呀?不错,肌肉是能,但它只是其他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唯独韧带、肌腱和筋膜等是张力感受器,这样说吧:当站桩时,要求肌肉放松,越是放松越能感觉到除去肌肉外,在其深部的韧带、肌腱和筋膜的存在,当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彷佛肌肉皆无,但全身如有钢筋支撑,这才是真正的“筋撑”,如果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这种状态再试力(注:是将练习站桩功所产生的内在力量,在缓慢的运动中发挥出来。练习试力要保持站桩时力量的完整性,并与技击时的动作相适应。还要使自身的力量做到圆满无缺,舒适自然,周身上下协调一致,形成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称为试力)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至于到操手(注:是技击训练不可或缺的辅助练习,有助于提高和掌握特殊的技术要领或是技巧,称为操手。提高肩部关节的柔韧性,建立肢体和两臂之间的协调性。形式多种多样时也是有这种状态。
为什么要这种状态呢?因为,筋——张力感受器,在“待激活”的状态下,微小的“形变”就能影响到张力感受器,就会引发张力产生变化,一变化就有反应,即使是眼睛看不到,或在黑夜中,也可以靠这一点点欲变未变,不变又变的形变,激发相应的脊髓段的低级中枢反射,做出迅雷不及掩耳的奇速巨力来。

试想一下,人的手指上的肉一共能有多少斤?但是手指力量大的普通人能把核桃捏碎,这力量是靠肌肉吗?是靠筋,所以说,中医的爪为筋之余一点不假,筋壮的第一表现就是爪指的力量大小。很多练功有素的没有专门练习鹰爪功夫,但是爪指上却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这就是长筋力,长劲力,长功力的表现。有的人觉得自己小腹很充实,好像有了多少功力似的,但是指上没力,这是自欺的表现。所以,练肌肉不是主要的,肌肉只是辅助的力,主力还在于“筋”。

我们来参考了解一下“植物人”,植物人是没有自主意识和运动能力的人,时间长了全身肢体很僵硬,别人两个手使劲的掰也很难改变其肢体形态,这就是在没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全身的肌肉在已经萎缩的情况下,“筋”反而更挺实。
人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全身发硬,这也是脑死亡后没有了意识,筋的张力增加的缘故。所以,站桩,一定要站到劲力长起来,一种无我状态,全身肌肉组织放松彻底后,才能真正的长筋力,长功力,长内力,否则,还是拙力,这就是芗老所说的,全身不能有一丝的肌肉紧张,但是芗老并没说筋不能紧,筋不会紧哪能有内力?所以,芗老说得松而不懈是指肌肉松了让筋撑着,紧而不僵是说让筋的张力起作用肌肉不能硬,既: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说白了,就是练筋之法。芗老晚年说过,得其真道者他的徒弟中几乎没有,也是有其深意的。

上面提到了,练功练的是筋,其实,只要时刻有全身筋的张力感就是在练功,找功态,就像读书,开始时大声的读,使劲的记,一旦融会贯通了,就把书读没了,什么知识若有若无,做题没有了公式,但一下笔就是最佳,一切无可无不可。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既是所说的境界。
肌肉带着劲练,是要有代价的,它是由全身的各脏器组织大量的代谢损伤换来的,中医讲“耗大于养”,那还怎么长寿啊!若长久下去是不适宜的。所以,在保证各脏器组织正常化的情况下专门练筋,练力,巧妙之学,非一般人所能明白,所以,练者多,成者少,主要是不得法,悟性很重要,芗老之聪慧,万人中难得其一。
但并非说不能练肌肉,站桩开始时的全身酸疼就是在练肌肉,只有当肌肉组织的力量足够支撑身体,让身体能静下来,甚至是在肌肉支撑没有丝毫的勉强时,才能静心的体会筋的存在,所以,很多的朋友平时站桩——光找感觉了,忽视了皮肉的锻炼,以至于好像越练越没力气一样。
《易筋经》上说的很明白,内在的“精、气、神”靠躯体包裹承载,皮肉不坚,难存三宝。这也和中医所说的“卫外不固,营血妄行”的道理相通,所以,只是说练功的时候不让肌肉紧张,但是没说平时不让跑步,跳绳,活动等,随着筋力的增加,桩功状态的完善,拙力被卸掉了,逐渐内劲也起来了。站桩时平静地进入,效果比较好,但注意的是身体不要进行透支性训练,因为细胞的代谢分裂次数是一定的,如果不遵循,容易衰老得快。
通过这个方法论,功夫会长的很快,松着肌肉,静着精神,如果此时带入一些试力神态,效果非凡。正如芗老说讲“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动”,所以,动静有别,这不是没道理的话,静中求得的东西带到动中,就是内在的功夫。但说得容易做着难。

老辈人说“长筋腾膜”,真正力量的源泉其实就是让组织、韧带、肌腱练壮,练厚,练宽,练到鼓突出肌肉层,全身到了到处突突时,就是筋在长,好现象,突突没了再突突,反复几次,就是全身的筋纵横交错相连,气血经脉贯通,髓海得养,恢复到最佳生理年龄也不是遥望之中的事
据报道“有对站桩与不站桩的膝关节筋膜韧带进行医学检测,站桩的人的膝部韧带明显厚实有力。”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骨重”,是“练精化气”过程中的结果。人的性激素不但可以使蛋白质增加(使肌肉的弹性和质量增加),还可以刺激肾上腺的分泌,还可以刺激骨髓和骨的质和量的增加,中医有肾主骨生髓的说法,所以,对于房事过多的,容易造成贫血,性激素的相对不足造成一系列的包括骨髓造血功能的降低。如果不加保护,不能有效地利用,再过多过快地消耗掉,使之不能有效地转化、增值骨髓和骨的质和量,会引发整体上的失衡。
性激素的增加,能使低级中枢控制生殖系统的腰段神经原兴奋度增高,继而觉得小腹充实,另外,腰段发出的一对粗大的神经,支配下肢,在站桩时,下肢有效地锻炼,也有效地增加了腰段的脊髓活性,使腰椎脊髓段支配的内脏植物神经,包括生殖系,分泌旺盛,继而,骨再次得以生发,骨重筋才灵,筋长力才大,没说肉多力才大的。所以,站桩时间不久的人,都觉得性能力很强,这是正常现象,把这种冲动转为平静,就是长功夫的必要条件,到了量变到质变的程度,才能达到功夫伴身的境界。
虚领顶颈,头脑平静,有助于开发智力,脑筋也是需要练的,当然,学习是一个笨方法,最好的还是静悟,所谓“静能生慧!

就站桩来说,包括精神和肌肉,真正的松下来后才能感到内在真正的紧,真正的内劲,站到酣处时可以有意识的去做若有若无的形变,更能体会内部骨骼肌和腱腱器官的紧,肌肉组织容易萎缩,但腱器官组织相对的不易萎缩,这也是为什么前辈们到了老年时,肌肉并不健壮,身上的功夫却依然能发人到丈外的原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期图文编辑:stoodcal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