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植七步成诗流传千古,郭沫若仿写《反七步诗》,为何知之者少?

 老黄说史 2019-12-21

郭沫若非常崇拜曹植,还仿写了一首《反七步诗》,为何遭人嘲笑?曹植七步成诗流传千古,郭沫若仿写《反七步诗》,为何知之者少?

有个成语,叫“才高八斗”,常常会被人引用。“才高八斗”的故事,与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关——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一代枭雄曹操之子、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曹植。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三子,因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在诗与散文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文学批评家钟嵘也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曹植与乃父曹操、乃兄曹丕合称为“三曹”。而在“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就是曹植,曹植死后许多年,还赢得了“才高八斗”的美名,足可证其在文学上的实力与造诣。

首称曹植“才高八斗”者,是南朝宋国的谢灵运。谢灵运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祖父就是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大军的前锋都督谢玄。谢灵运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祖父谢玄十分看重他。十八岁的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二十岁时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谢灵运被降封为康乐侯。

政治上的失意,从而使他开始寄情于山水,写有大量山水诗,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与文章冠绝当时的另一个文人颜延之齐名,并称为“江东第一”。

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谢灵运在自夸的同时,将曹植推向了更崇高的地位。

曹植之才是世所公认的,但是,生于帝王之家的曹植,也有自身的烦恼,或麻烦。曹植与曹丕都曹操心目中的接班人,其实,老曹的最初选择,正是“才高八斗”的曹植。但是,曹植的文章虽然写得好,为人却难“循规蹈矩”,几件事下来,让老曹对他大失所望,这才让曹丕捡了便宜。

曹操死后,曹丕接班,并且代汉自立,建了曹魏,是为魏文帝。由于曹植的才气与名声太大, 备受曹丕的猜忌,曹丕一直视他这个亲弟弟为心腹之患,所以,对曹植是防之又防。

在曹丕打压曹植的诸多行动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阴谋”,就是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诗,否则,就会被处死。曹植与《七步诗》的故事,不见于正史,最早记载其事的,是《世说新语》: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魏文帝曹丕称帝后,妒忌曹植的才学,为了加害亲弟弟曹植,不惜下令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行大法”(即判死刑),可见曹丕是多么狠毒。但曹植“应声便为诗”诗中既有凄苦含泪的抱怨,又有对皇兄的讽喻,读来实在感人肺腑!所以,连心胸狭隘,残忍自私的曹丕听了这诗以后,脸上也露出了羞耻的表情。

千百年来,《七步诗》让后世之人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曹丕则多怀厌弃的情绪,曹丕也因为这首诗招致后人的恶骂。时间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郭沫若老师却对“抑丕扬植”的看法不甚赞同,并于写了一篇《论曹植》,为曹丕鸣抱不平,他还仿曹植的《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相反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郭沫若这首《反七步诗》的意思为: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

郭沫若在《论曹植》一书的前序言中,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

至于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最后,郭沫若愤而写下了《反七步诗》,附于文末,这才让读者到现在仍能一睹《反七步诗》的芳容。只是,郭沫若的这首《反七步诗》不仅没给他带来殊荣,反而沦为人们的嘲笑对象,这是他写作时所始料未及的。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