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宋龙泉窑青瓷碗的风格变迁

 RK588 2019-12-22

悦·读

推荐理由

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碗借鉴了官窑装饰风格,形成了以造型和釉色取胜的特色,南宋也成了龙泉窑由发展到鼎盛的重要时期。

本篇文3021字

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两宋龙泉窑青瓷碗的风格变迁

王少宇

1 龙泉窑概况及其龙泉窑青瓷碗

浙江龙泉窑是越窑之后青瓷窑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北宋时期的龙泉窑师承越窑,瓷业生产初具规模,为南宋龙泉窑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南宋是龙泉窑的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龙泉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青瓷窑系。元朝时龙泉窑仍有较大的发展,明中期以后龙泉窑逐渐衰落下来。因为是民窑,所以龙泉窑从一开始就以生产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盘、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后来虽然也生产一定量的陈设用瓷,但日用器物的生产一直是它的主业,数量特别巨大,这从大量的考古报告中可以得到证实。龙泉窑青瓷碗是其所生产的日用器物中,数量最多,造型、纹饰和釉色变化最为丰富的器物。从北宋到明中期,龙泉窑青瓷碗的生产贯穿龙泉窑发展的整个阶段,是龙泉窑不同发展时期的标识物。以龙泉窑青瓷碗为切入点,通过北宋、南宋、元、明这四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人文等外在因素对龙泉窑的影响,以及龙泉窑在不同时期釉料、胚料、窑型等内在因素的发展变化,来研究龙泉窑青瓷碗的造型、纹饰、釉色等特点发展演变的成因,进而探索龙泉窑的历史变迁。

龙泉窑青釉菱花口盘 明

2 北宋时期龙泉窑的青瓷碗
北宋时期,龙泉窑的瓷业生产初具规模,产品数量比以往增加了许多,器形也丰富起来。这一时期的龙泉窑产品风格明显受同时期越窑的影响,在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多模仿越窑器物,此时的龙泉窑青瓷碗在造型、釉色和装饰等方面呈现出对越窑同类产品模仿的趋势。在造型方面,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碗常见的造型有莲花瓣纹碗、葵口碗和刻花碗等,这些碗型基本都出自越窑同类产品。在装饰方面,北宋龙泉窑流行刻划花、篦点和篦线等装饰手法,这些装饰手法也来自越窑。
 
图1为越窑篦划牡丹纹,牡丹花轮廓为刻划手法,花瓣上的筋脉则以蓖状纹来表现,图2为龙泉窑刻划纹、篦划纹装饰的青瓷碗残片。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碗多使用流动性强的石灰釉,石灰釉在高温下粘度小,流动性好,釉层薄,釉面的透明度和光泽度好,刻划装饰技法能充分利用釉层厚薄呈现出深浅不同的效果,让纹饰清晰地表现出来。尽管龙泉窑与越窑在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仍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釉色上,龙泉窑的青釉以青为主,而越窑青釉则常常偏黄色,这种釉色上的差异正是日后龙泉窑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先天优势。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受越窑的影响很大,传承了越窑的制瓷工艺,二者在造型、纹样装饰、釉色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相似性。

龙泉窑莲瓣纹碗 北宋


3 南宋时期龙泉窑的青瓷碗
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龙泉窑青瓷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窑口的数量也比北宋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一时期的龙泉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釉色风格,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青瓷窑系,此时的龙泉窑青瓷碗也以造型和釉色取胜。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的快速发展既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也有人文地理方面的原因。北宋政权建都河南开封,当时的河南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及其周边的北方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拥有汝、官、钧、定等著名官窑和数量众多的民窑。到了南宋,由于国家政治中心的南移,龙泉窑所在的浙江地区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域,北宋时期十分兴盛的汝、官、钧、定以及耀州窑等北方名窑逐渐萧条,失去了与龙泉窑竞争的机会和能力。随着政权的南移,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一方面把北方优秀制瓷工匠与他们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南方,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消费人群,且不少人都是高档瓷器的消费者,这从客观上促进了南方瓷窑的发展,当然也包括龙泉窑。为了满足宫廷的高档用瓷需求,南宋政府曾在越州地区的低头岭窑生产类汝的青瓷器物,后又在杭州的凤凰山和乌龟山先后建立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生产类汝的青瓷。龙泉窑受此影响积极向北方匠人学习制瓷技艺,并借鉴南宋官窑成功烧造类汝青瓷的经验,烧制出有别于官窑的白胎青瓷和类似官窑的黑胎青瓷

白胎青瓷

黑胎青瓷

在种种有利的形势之下,龙泉窑一方面博采众长,发展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创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展生产,不仅满足了宫廷和广大国内市场的需要,还大量外销到世界许多地方,这极大地刺激了龙泉窑业的发展。宋朝政府南迁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财政的匮乏,这是因为国家统制区域相比以往大大缩减,只有大约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域面积的五分之一不到,而南宋却是当时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占南北人口总量的57%。换言之,南宋要以五分之一不到的疆域,养活近60%的人口,因此传统的农业经济已无法承载如此大的人口密度,必须想出新办法来增加经济收入,而市舶司贸易的逐年增加给了当政者极大的启示。南宋立国后,历代皇帝都很重视海外贸易,希望通过海外贸易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政府财 政困难。如宋高宗曾对臣僚说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他还说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 可见,南宋统治者已经意识到海外贸易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因而积极鼓励民众进行海外贸易。而海外贸易中的大宗产品就是陶瓷,此时越窑、瓯窑等南方青瓷窑口早已衰落,这给了龙泉窑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南宋的海外贸易中,龙泉青瓷产品是最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从海路大量出口,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甚至到达非洲和地中海沿岸。

龙泉窑莲瓣纹碗 南宋

内外贸易产生的大量需求带动了龙泉窑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也激发了龙泉窑青瓷匠人无限的创造力,产品的烧制技术和质量不断提高。前文提到北宋龙泉窑青瓷碗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越窑的传统,但在胎色、釉色等外观特征方面,二者仍存在差异。龙泉窑所用瓷石钛、铁含量明显低于越窑,所以胎色比越窑白,而且龙泉窑在烧造过程中的还原气氛比较稳定,因此釉色青绿。正是由于制瓷原料和工艺方面的差异,让龙泉窑有了许多先天的优越性,加上对北方匠人先进制瓷技艺的学习,使其能够在釉料的开发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成功地烧制出了石灰碱釉,打破了之前石灰釉一统天下的局面。石灰碱釉在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在新配方的基础上龙泉窑发展出厚釉技术,创制出梅子青和粉青等龙泉窑最具特色的青釉。由于石灰碱釉的釉层厚,器物的外观显得比较饱满,加上粉青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解的石英颗粒,这些微粒让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了强烈的散射,釉色柔和淡雅,让器物外观呈现出青玉般的艺术效果,龙泉窑青瓷被公认为是青瓷类玉效果的典范。
南宋时期,龙泉窑形成的独特类玉釉色深深地影响到龙泉窑器物的造型。南宋早期龙泉窑的青瓷碗仍延续了北宋时的式样,装饰上仍使用刻划花手法,南宋中期以后,刻划花青瓷碗已很少出现了。
 
图3这件浙江新昌出土的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42年)的龙泉青瓷葵口碗,依然延续了北宋时期的造型,但装饰手法借鉴了官窑的风格,开始以釉色见长。南宋中期以后,除了葵口碗外, 新式样的龙泉青瓷碗大量出现,有束口碗和折腹刻莲花瓣纹碗等,尤其是莲瓣纹碗从南宋一直流行到元代,直到被菊瓣纹碗所取代。这些新式样的青瓷碗往往素面朝天,以釉色的玉质感取胜,这是由于石灰碱釉的釉层厚,原先的刻划花和蓖划花很容易被厚釉所覆盖,所以南宋时期刻划纹、蓖纹等装饰手法基本消失,印花、刻削花、出筋等一些新的装饰手法开始出现。
 
图4所示的龙泉窑梅子青釉莲瓣碗,是南宋中后期比较典型的龙泉窑青瓷碗,该碗釉色纯正,外壁以切削的手法塑造出立体感很强的莲瓣纹,莲瓣的中间凸起一条脊线,花纹表面凸凹不平,施厚釉烧成后,纹样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出,并且有比较润泽的玉质效果。
由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碗借鉴了官窑装饰风格,形成了以造型和釉色取胜的特色,南宋也成了龙泉窑由发展到鼎盛的重要时期。

文章来源:《从龙泉窑青瓷碗的风格演变看龙泉窑的历史变迁》 王少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