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那盘胡萝卜羊肉馅饺子的乡愁

 昵称66097638 2019-12-22

小刀马

小时候,无论家境再怎么不好,在过冬至的那一天也是要吃饺子的。当然,白面饺子是吃不上的,或者是非常少非常少的,大部分是吃包皮面的饺子,有时候甚至就是红面饺子。但是馅儿都是羊肉胡萝卜的,家境困难一些的胡萝卜多,羊肉就很少了;有时候就是一点点荤腥,佐伴在一起,能闻到一些肉味就可以了。再后来家境好点了,白面胡萝卜羊肉饺子才开始逐渐多了,羊肉也开始更多了,这时候的饺子煮出来才能看到一个个肉团,味道其实都是香的。只是觉得小时候的企盼更大更浓烈,往往对整个过程都是那么在意和有仪式感。从擦胡萝卜丝、包葱、剁馅、切羊肉,再剁肉馅,加各种调味品,再到包饺子的全过程,都是那么曼妙和充满了期待。

而饺子下锅的时候,很快家里就可以弥漫出一股浓烈的羊肉香味,那是在哪个缺油水时代最难以令人抵挡的一种诱惑。冬至的时候,窗户上都已经结满了冰棱,有时候,冻出来的冰花让玻璃上透出了一股玄妙的图案,我们喜欢用自己的小手在上面涂抹,鼻腔中能够闻到弥漫在家里的那股肉香,饺子香,真的是香气扑鼻的。口水不自觉地就吞咽一下,在喉咙里都能感觉到伴随着一种羊肉的醇厚和热烈。香气都可以成为一种享受,有人说秀色可餐,其实色香味在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带来一种莫名的享受的。

在家乡,有一种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的说法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预期吧?母亲经常指着月份牌说,哪天、哪天就要冬至了,冬至是要吃饺子的。虽然母亲不识得几个字,但是对月份牌上标红颜色的日子总是记忆犹新的。每次也会问我们那天是什么日子了,重要的节日母亲是从来不会忘记的。小时候快到冬至的时候,就提前准备“割羊肉”了,至于胡萝卜、大葱都是家中冬日里的必备,倒是不用准备的,每个冬至要割几斤羊肉都是要好好琢磨一番的,小时候家中人多,但是肉贵买不起太多,因此总要调配好到底要割多少斤才能满足需求。如果年景不好的时候,就少割一些,多伴着胡萝卜来“充数”了。不过,油花花多的话,调出来的饺子馅也是香气扑鼻的。

冬至一到,就意味着快过年了,一连串的节日将到,一顿顿好吃的饭菜将到,幸福快乐的日子将到。那时候,冬至是入冬后我们那些小朋友们,感到的第一个最实在、最欢乐、最幸福的日子。冬至之后,腊八、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都要接踵而来了。而对每一个能吃到“好吃吃”的节日都是那么让人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也难怪李自成“进城”之后要天天过年了,本来坐稳的江山在度年如日的过程中就这样消耗了,当然,这也仅仅是民间的戏言罢了。但对过年的向往,其实在哪个时代不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事情呢?

据说冬至吃饺子有很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估计就是张仲景的故事了,张仲景有句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小时候,母亲也总是告知我们冬至就要吃饺子,不然会冻耳朵的。从小就听惯了这些俗语,直到如今都记忆犹新了。为了冬天不被冻掉耳朵,也为了家庭的圆满和谐和来年的财源滚滚,饺子是必须吃的。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就是一种风俗。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黑夜最漫长的一天。冬至开始,也就要数九了。还记得那首《九九歌》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实,冬至,也是四季中最特别的一个节日,它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它是春天气息的先遣者。一年四季的光临与轮回,不正是我们自己人生面临的一种见证吗?有严冬的光顾,必有春的到来。有冰霜漫天,也会有春暖花开。“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又是冬至,时间一年年的闪过,一年却不同于另一年,美好的预期和光景总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