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海之虹丨鉴真、东山魁夷与唐招提寺

 吐蕃君 2019-12-22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已于12月17日开展。展览首次向中国观众展示唐招提寺珍藏的5组与鉴真生平活动有关的文物,以及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1908—1999)为寺中供奉“鉴真和尚像”的御影堂绘制的68面隔扇画,勾勒出鉴真与日本文化交流的不解之缘。

鉴真(688-763),俗名淳于,生于大唐扬州江阳县,14岁入扬州大云寺为沙弥,18岁受戒,20岁入长安跟随弘景律师学习律宗,后成为律学大师。鉴真东渡的事迹,唐代文献有载,见于李肇《唐国史补》卷上:“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经黒海、蛇山,其徒号‘过海和尚’。”更为完整的鉴真生平事迹记录见于淡海三船的《唐大和尚东征传》。

东山魁夷(1908-1999),日本著名风景画家,散文家。他以清晰而饱含深情的风景画,对战后的日本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因普遍反映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和情怀而受到各年龄层的喜爱。代表画作有《残照》《京洛四季》《唐招提寺隔扇画》等,代表散文著作有《听泉》《和风景的对话》等等。

“通往唐招提寺的路,对和尚委实十分漫长。”

——东山魁夷《鉴真和尚》

 公元742年 

身处扬州的鉴真见到了日本留学僧荣睿与普照,并接受了他们提出的东渡赴日传授戒律的邀请。此时的鉴真年55岁,是远近闻名的律学大师。之后十年五次东渡尝试均失败,其中还遭遇了弟子、东渡成员去世,本人双目失明。

东渡路线图(绘图:徐旭峰)

 公元753年 

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登陆,并于第二年2月抵达平城京(奈良)。此时是日本奈良时代天平胜宝六年,鉴真已67岁高龄。

向下滑动阅览

东征传绘卷(卷五第二段):鉴真到达奈良

注:第五卷展出时间为2020年1月14日-2月16日

 公元759年 

鉴真在天皇赐予的宅地上创建戒律道场,命名为“唐律招提”,这就是唐招提寺,律学的最高道场。招提是僧侣共同居住的僧房、道场之意。

向下滑动阅览

东征传绘卷(卷五第五段):鉴真建造唐招提寺

注:第五卷展出时间为2020年1月14日-2月16日

 公元763年 

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的故事流传甚广,人们为他塑像、为他画像、为他写下东征传记、为他绘出东征画卷。

正如东山魁夷所言:“因通往唐招提寺的漫漫旅途,和尚获得了真实的生,不灭的生。这样的生超越个体的生死,为日本文化带来了累累硕果。唐招提寺这座光耀千古的名刹得以建成,和尚栩栩如生的塑像静坐其中,至今仍给众生以无言的教诲。”

“我对自己的心说,通往唐招提寺的路是漫长的。或者不如这样说对现在的我更合适——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东山魁夷《唐招提寺》

1970年岁末,东山魁夷接到创作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画的邀请,经过5个多月的慎重考量,东山魁夷承接下了这项特殊的任务。

御影堂位于唐招提寺的深处,是鉴真和尚坐像供奉之所。建筑本体是从别处寺院移建过来的,东山魁夷绘制的障壁画包括上座房、宸殿大堂、供养佛龛所在的正房和分布其左右两侧的厢房总共六十八面隔扇,以及供养佛龛的内门壁画。

御影堂应当呈现什么样的图案?作为风景画家的东山魁夷,带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深入研究创作。他遗憾的是,鉴真和尚历经万般苦难仍坚持来到日本,却因为失明的缘故没能看一眼日本风景之美;于是他花费数月游览日本岛,寻访寒冬时节至春季海涛狂暴的日本海,以及新绿萌发春天至枝繁叶茂的夏季云起雾涌的山峦,画下象征日本国土的大海和山峦,这便是宸殿大厅《涛声》和上段厅堂绘制《山云》。至1975年完成这第一阶段的创作,东山魁夷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以山和海表达了他对鉴真和尚德行之高、慈悲之深的赞颂和景仰。

山云

涛声

每次前往奈良与大和,我都会造访唐招提寺,坐在御影堂宸殿内,回想着唐朝高僧鉴真和尚远渡日本途中历五度磨难经十二载春秋方遂夙愿的过程,回想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和作为律宗根本道场而创建的唐招提寺这座古刹的个性,于是应当描绘的图像便在白底隔扇上渐次浮现出来。

首先浮现出来的主题,上段厅堂是山峦,而宸殿大殿则是大海。尽管反复思考了若干遍,直到最后也没有改变这个构思……

——东山魁夷《走向隔扇画》

隔扇画不是全部放在一个平面呈现,而是环绕在厅堂四周,因此东山魁夷在创作的时候进行了立体构思。比如考虑到宸殿左侧中央部的两块隔扇拉开后即可观看到上座房里云雾缭绕的山峦景象,这一部分的《涛声》他采用了淡一些的色调描绘近岸浅海,既能与《山云》相映衬,又能体现海岸边的情趣。

 

正房和两侧厢房,东山魁夷绘上的是鉴真和尚故国——中国的风景。就像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东山魁夷认为献给鉴真的障壁画,“应将日中两国的风景作为精神上的体现描绘,方能达意。”从辽阔的中国风土之中,东山魁夷选择了鉴真的故乡扬州,以及代表两种不同山水景趣的黄山和桂林,并特意采用了中国特色的水墨画风格绘制。

扬州熏风

在扬州城尽头,我站在唐代旧城墙遗迹形成的山丘之上,眺望对面山冈上绿树掩映的法净寺屋顶。那里曾是鉴真和尚讲解律学的大明寺旧址。此外,在仿唐招提寺金堂而建造的纪念堂上,供奉了木雕的和尚像。游瘦西湖、有古都遗风的扬州城、水渠上柳影婆娑的路树、登上城外古运河岸边上的明代高塔、眺望往来的舟楫和迷茫的地平线。

——东山魁夷

《关于唐招提寺障壁画第二期创作》

桂林月宵

从桂林至阳朔的漓江舟旅上,面对陆续涌现随机消隐的与南画无异的风景,我忘乎所以地挥笔写生。毗连笔力的奇峰简直就是从大地滋生的巨大笋群,与清冽的漓江为伴,我感到这里是上帝在大地一隅悄悄遗下的空想世界。

——东山魁夷

《关于唐招提寺障壁画第二期创作》

黄山晓云

黄山是有七十二峰的山岳群的名称,道路完全是峻急石阶的连续,我在雨中喘着气登山,时而出现如在灰色虚空中淡扫墨色的岩姿。住在山上,早上眺望漂浮在云海中的群峰,正是与仙境之名相宜的景观。

——东山魁夷

《关于唐招提寺障壁画第二期创作》

1200多年前,鉴真拔山涉海,走向通往日本唐招提寺的道路,从无到有;

40多年前,东山魁夷在唐招提寺的召唤下,用长达十年的时间完成御影堂障壁画创作,向鉴真致敬。

参考书目:

东山魁夷:《通往唐招提寺之路》,许金龙译,花山文艺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东山魁夷:《唐招提寺之路》,林少华译,漓江出版社,1998年8月版

东山魁夷:《水墨画的世界》,林青华译,漓江出版社1999年8月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