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山魁夷的唐招提寺之路——上海博物馆《沧海之虹》特展详解之三

 雪儿博物馆 2020-04-14

博物馆有得聊

本文根据日中之鸿株式会社社长、资深文化艺术讲师马鸿海 音频课程整理改编

文字整理者 申明

上海博物馆近期正在举办《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我本人常驻日本,曾经无数次走进唐招提寺,和许多相关人员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关于这次文物展,我想分四个部分为大家进行介绍。本篇介绍的是第三部分。

     分享大纲
第一部分 鉴真的唐招提寺之路
第二部分 镰仓时代唐招提寺的复兴
第三部分 东山魁夷的唐招提寺之路
第四部分 永远的唐招提寺

东山魁夷的唐招提寺之路

唐招提寺是奈良古寺中难得的没有遭受过战火的古寺。明治维新的毁佛废释运动中唐招提寺受到了极大冲击,经过当时僧人们的抗争,终于在1900年,重新作为律宗寺院独立。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将近100年的沉浮,日本终于迎来了战后飞速发展的和平时代。战后日本有识之士对近百年的近现代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灵魂深处重新审视了日本文化,奈良也就自然成为了日本人心灵的家园。井上靖在1957年以鉴真东渡为题材,发表了小说《天平之甍》,获得了极大反响。唐招提寺因此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建设供奉鉴真大和上塑像的御影堂也提上了日程,一座什么样的建筑才能配得上鉴真大和上的干漆塑像呢?
 

现在如果观众们来到唐招提寺,参观完讲堂后,沿着小路向北,会发现一大片被土墙包围的建筑,这就是御影堂了。御影堂的前身是兴福寺的一座塔头寺院叫一乘院。兴福寺是奈良最为著名的大寺,和比叡山一起被称为南都北岭,是日本除了皇室之外第二大家族藤原氏的家庙,历代管理兴福寺的僧人就住在一乘院,是奈良少有的门迹寺院(所谓门迹就是皇室或者著名贵族子弟出家的寺院)。明治维新后成为废寺,大殿被政府征用。
 
1964年,唐招提寺将其整体迁移到此地,成为御影堂的主体建筑,用于供奉鉴真大和上的塑像,也只有这样一座有着不凡身世的建筑,才配得上鉴真大和上的脱活干漆像。今天我们去奈良公园会路过兴福寺,兴福寺马路对面就是奈良县政府,而奈良县政府的位置就是当年一乘院的所在地,这个建筑在日本的重要性也体现出了在日本人心目中鉴真大和上脱活干漆像的珍贵。
 
在国际上,1972年,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访问北京,两国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外交关系迅速恢复,为东山魁夷到中国写生创作以及后来的《天平之甍》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了条件。


东山魁夷

东山魁夷【1908~1999】

1926年 18岁 进入东京美术学校。

1931年 23岁 毕业后读研究生,拜结城素明为师,取名魁夷。

1947年 39岁的东山魁夷凭借《残照》获得日展特等奖之后树立了作为风景画画家的道路。

1962年 54岁 东山魁夷再次赴欧洲,特备是3个月的北欧之旅,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四个国家的湖泊,森林给画家极大的灵感,回国后创作了《北欧系列》,那种蓝色的基调成为画家的主要风格。
之后接受川端康成的建议,开始创作《京洛四季》的系列作品。特别是《年暮る》获得极大的成功。
同时接受东宫御所,皇居的障壁画的工作,获得极大的声誉。
1968年 60岁  皇居新宫殿大壁画《朝開けの潮》
1969年 61岁  4-9月 德国奥地利写生
1971年 63岁  接受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画制作
1972年 64岁  鉴真和上和唐招提寺的知识学习。
1973年 65岁 1-9月 日本各地实地写生。秋季开始创作。
1975年 67岁 唐招提寺御影堂第一期障壁画《山云》《涛声》完成。6月3日奉纳
 

1976年 68岁 4月 作为日本文化财团访华团一员访问中国  北京,大寨,西安,南京,扬州上海等地访问,单独去了太湖和桂林写生。

1977年 69岁 8月 应对中华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第二次访华,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丝绸之路遗迹写生。

1978年 70岁 5月 在沈阳等地举行个展的机会第三次访华,洛阳,南京,扬州,黄山写生。

1980年 72岁 第二期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画《黄山晓云》《扬州熏风》《桂林月宵》完成,6月奉纳。

1981年 73岁 唐招提寺鉴真和上御厨子绘《瑞光》奉纳。

1990年 82岁 长野县东山魁夷美术馆开馆。

1998年《月光》参加日展,为最后的日展参展作品。

1999年 绝笔《夕星》 5月6日去世,命日和鉴真和上相同。

2005年 4月 香川县立濑户内东山魁夷美术馆开馆。


    东山魁夷1926年18岁进入东京美术学校,1931年23岁拜结城素明为师取名魁夷。1947年39岁的东山魁夷凭借《残照》获得日展特等奖,从此东山魁夷走上了风景画家的道路,一生的创作都是以风景画为主。1962年54岁东山魁夷再次赴欧洲,特别是三个月的北欧之旅,他游历了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四个国家,这里的湖泊森林给画家极大的灵感,回国后创作了北欧系列。从此蓝色的基调成为画家的主要风格,被称为东山蓝,其特点是基本见不到线条,都是大片大片色彩的渲染,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对人心灵的震撼。成名后的东山魁夷接受了川端康成的建议,开始创作《京洛四季》的系列作品,特别是《年暮》这幅画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京洛四季》成功后,东山魁夷又接受了东宫御所皇居的障壁画绘制工作,此时的他在日本画坛的地位如日中天。唐招提寺御影堂的障壁画的绘制工作也就自然落到了东山魁夷的肩上。从1971年63岁的东山魁夷接受障壁画的绘制工作,到1981年73岁的东山魁夷最后将鉴真大和尚的《瑞光》绘制完成,历时十年之久。

    1972年64岁的东山魁夷开始着手鉴真大和上和唐招提寺的知识学习,他的足迹踏遍了奈良的古寺,以及大和路的山山水水,感悟到了奈良和京都的不同。就像梅花和樱花的不同,对日本人心理产生的影响那样。奈良就是梅花,而奈良才是日本文化的最初源头。创作开始的第一阶段《山海》,1973年1月东山魁夷从日本本州最北端的津轻海峡的飞龙崎开始,沿着日本海的海岸,一直到山口县的青海岛,行程将近1500公里,在能登半岛的海岸,石川县的平岩,岛根县的田小滨,山口县的青海岛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写生。《涛声》具体画的不是哪一片日本的海域,只能说是上述这些日本海岸美景的浓缩,其构图参考了俵屋宗达的《松岛图屏风》的构图。

《松岛图屏风》

俯瞰的海岛和波涛的图案,以及岩石上生长的松树,与《涛声》的内容很是接近。春天以后开始《山》的写生,白川乡、岐阜县的天生峠、富山县的黑部峡谷,一直到东北地区的藏王山等,又是1500多公里旅途,不知不觉山海的写生就费时9个月。

1973年秋天开始,在画室中创作《山云》和《涛声》。

《涛声》

《山云》

用大海表现鉴真大和上的智慧,高山表现鉴真大和上的高尚品德。考虑到鉴真大和上到日本时候已经双目失明,因此用日本的山海来表现鉴真大和上当时可以感知到的日本。大海的波涛是大和上可以通过听觉感受到的,另外山云虽然大和上无法直接感受到,但是在里面画了唯一的一只生物杜鹃鸟,杜鹃鸟的鸣叫声可以让大和上感受到日本山云的空灵。杜鹃鸟是候鸟,每年的初夏从中国大陆飞到日本,正好是鉴真大和上的忌日,因此在上段之间的天的位置画上一只杜鹃鸟。杜鹃鸟也可以理解为鉴真大和上的化身,感受日本山云的空灵。这里有一个题外话,东山魁夷一生的创作都是以风景画为主,生物只出现在上述的《山云》中和另外的一个白马系列,而白马系列的白马的出现,就是在东山魁夷接受了绘制唐招提寺障壁画的工作之后,白马成为东山魁夷绘画的一个神秘符号。
 
   创作的第二阶段是水墨画创作。《涛声》和《山云》是东山魁夷最擅长的日本画,将他的艺术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水墨画东山魁夷是外行,为了完成使命使自己的艺术达到突破,68岁的东山魁夷踏上了去中国的旅途。此时奇迹发生了,以前东山魁夷在各地都是用水彩写生,到了北京之后,竟然很自然的变成了水墨写生。几次中国旅途,领略了中国当地的壮美风光,在博物馆参观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水墨画精品,特别是桂林和黄山之行,逐步感悟到中国水墨画的精髓是中国和中国的山水风光,使得东山魁夷的艺术人生得以升华,创作出感人的《扬州熏风》,《黄山晓云》和《桂林月宵》。

御影堂平面图

    看一下御影堂的整体平面图,从平面图可以看出位于北面的三个房间,中间的是安放鉴真大和尚塑像的房间,鉴真大和尚故乡扬州的景物最为合适,左右画上桂林和黄山。因为从中国山水画的流派来看,日本人的说法是,桂林代表了中国水墨画南派的风格,黄山则代表北派的风格。鉴真第五次东渡失败途经桂林,在桂林停留了很长时间,桂林风景自然也是和鉴真相关的景物;黄山则是东山魁夷最为憧憬的中国水墨画胜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诠释着中国水墨画的精神。将扬州、桂林、黄山绘制上,不但是向鉴真大和上致敬,也是向中国水墨画艺术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