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鉴 | 华山论鉴12.22精选藏品展示

 烽燝ZC 2019-12-22

【仿金代·模印孔雀凤纹穿花纹盘】

崔凯点评:这件定窑器物上边包着金口,历史上这样的叫做金装定器。定窑的发展是从唐五代到北宋,尤其是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上面呈现的这种纹样,中间有凤纹,旁边有孔雀纹,在宋金时期是特别流行,而且这样的图案也是皇家贵族的一种象征。它模印的花纹比较清晰,上边的釉面也比较莹润。反面像这样的竹丝划痕呈现得也比较自然,还有釉泪痕。原本上面有是芒口的,而且包了黄金的口,这个金表面的质感和黄金是非常接近的。
但有个最大的问题。现代人开出的模具,他的刀功掌握不好。表现出来的图案只有纹饰的轮廓线比较清晰,里边微妙的凹凸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浮雕感没有呈现出来。尤其是凤鸟,还有旁边孔雀的头部结构,完全没有细节。花头花瓣都呈现一种瘫软状态。这个釉的颜色虽然是牙黄色,但是色感显得比较暗沉,颜色偏灰,这是现在仿品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釉的表面光泽比起真品来说,还是显得有点干硬,缺乏润感。定窑的釉非常的稀薄,如果是真品一定是非常玉润的。现在釉虽然稀薄表现出来,但是表面的这种润泽感,如玉类冰的那种质感体现不到位。并且上边的这个包口是现代包口,虽然这个盒子的确是老盒子,这个盒子应该有百年或者大几十年的时间了。现在很多从海外回流,尤其是从日本回流的这样的器物,往往是老盒新瓷。所以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光看盒,得看器物本身。
经我鉴定,这是一件金代·模印孔雀凤纹穿花纹盘的现代仿品。
观察席意见:现在的定窑仿品,它的刻工做得很多是不错的,但是印的往往不行。由于胎土和过去不一样了,现在做的很多仿品的印花模子,整体来说偏软。它原来试过把模子的硬度调高,但是在上面刻花的时候就会崩边,做的东西就会比较偏软。偏软的过程中一旦把这个模具压上去再拔下来,你就会发现它整体的图案没有突出,只是边缘的轮廓线能看的很清楚。我们拿这件瓷器和台北故宫跟孔雀纹有关的瓷器放在一起,就会发现那个上面的孔雀纹打眼一看就能看见。一个孔雀在中间是非常灵动的感觉,就看到了主体图案。而这件一看,它的花纹、它的缝还有它的孔雀,是找不到它的主体图案的,这就是现在印花最大的一个问题。

【战国早期·秦式双龙玉璜一对】

专家估价:8万

店主报价:8万、10万

白海波点评:这种器形叫玉璜,最早的时候在新石器晚期,作为一种礼器出现。到了西周时期就把这种璜作为一种配饰,加在西周重要的礼器(组佩)当中。这件东西如果对的话,它是一件秦式风格的玉器。秦式风格有别于我们中原地区的中原制式,和非常富丽堂皇,具有神秘色彩,线条非常舒展的楚式玉器。秦式玉器的主要特点,第一,它采用的纹饰布局非常地繁密;第二,纹饰的转折处一般都采用几何式的这种方折形,大开大合,制作非常地粗犷,具有非常强的时代和地域特征。秦国在立国之初的时候,不像中原其它的地方非常重视礼制,它重视的一个是耕地,另一个是科技和国防。
这对儿组佩上使用的玉璜,整个光气还是非常舒服的。整个沁色的分布出现在玉质比较薄弱的部位,这个逻辑关系是正确的。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勾连云雷纹就是这种方折纹,会发现它整个的阴刻线雕刻完全符合古代砣具制玉的时候,留下来的痕迹特征。表面打磨痕迹伴随着大量的这种轻微的腐蚀脱落,也符合古玉存世这么长时间的痕迹特征。
经我鉴定,这是战国早期·秦式双龙玉璜一对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从玉雕的拉丝工艺上面来说,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候就有用到。从古代到现在这个玉雕的状态,它整个演变的过程跟它的玉器雕刻的形制和方式方法是有关系的。最早的时候这个拉丝工艺,至少要三个人去完成。后来发展到砣机,再后来发展到电动,包括现在我们用的全部是电脑,非常地简便。在那个时候成就这么一件,它是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

【宋代·遇林亭窑黑釉盏】

专家估价:1万

店主报价:1.8万、1.6万、1万

宋宝财点评:这只黑釉盏,首先它的口沿部分由于釉薄,留下那种褐色的颜色。里面的釉面有好多小的棕眼,而且使用痕或者是磨损的痕迹是非常严重的。口沿的底部,这个束腰做的相对比较蠢了一点。往下修足的部分,修得也是宽窄不一。这个胎色与我们常见的建窑,颜色有一点浅。而且这个所谓的止釉线修得非常地不规矩,整体显得比较粗糙。
藏友说这是一个建盏。在宋代的时候,建窑是非常庞大的。这个盏第一点我们看到它的束口,做的就不很明显。而且它的器形相对建盏来说比较矮,没有建盏束腰盏里边那么挺拔;第二它的釉面很薄,上面的棕眼很多,这和建盏也是有很大区别;最主要的一点,它的底足部分我们看出来它的露胎的颜色是很浅的叫青灰色,而我们常见的建盏是那种黑灰色。所以建盏里面我们习惯称它为是铁胎,它和建盏是有明显区别的。
经我鉴定,这是一件宋代·遇林亭窑黑釉盏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在宋元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包括南方的一些港口,像福建的泉州港,还有浙江宁波的明州港。它们当时兴盛,导致福建地区生产了很多这种茶盏用于外销。翻开福建的地图,我们会看到西北方的遇林亭,它在武夷山地区。再往东一点就是建阳建窑,再往东就到了福清的东张窑。藏友在收藏的时候,其实除了建窑之外,这些用于外销的瓷器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春秋战国·古夜郎国青铜短剑】

专家估价:10万

店主报价:5万、8万

陈建明点评:这是一把和我们平常所见的,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秦楚的青铜剑,样子完全不同的一把短剑。它的剑把和剑格后面的剑首部位是整体铸造的,前面的剑身又是分体铸造以后组合在一起的。两面的花纹还完全不同。一面剑革上是像羊首形状的圈纹,中间是水波纹。靠近剑格的剑柄部位,上面是类似于古代的房屋建筑一样的纹饰。靠近剑把的尾部地方,有我们在玉璧上常常能见到的那种谷纹;另一面剑格的部位是波曲纹,剑柄的部位是米字格纹,剑首部位是抽象的动物纹饰。这样的纹饰既不像骆越族的,和古滇国也对不上号,更不是巴蜀的文化,而是古夜郎国所产的。而且是一把等级很高的,部落首领王一级这样的贵族使用的青铜短剑。
夜郎是我们国家在上古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一个比较大的有十几个部落联盟组成的一个国家。在《史记》当中也专门有提到,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就是西南的部落有很多个,夜郎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而且它的地域很广,包括湖南的湘西地区当时都是夜郎国的势力。这把青铜短剑,它的形制很古朴,工艺很精美,上面的包浆、皮壳都很莹润,富有层次感。
经我鉴定,这是一件春秋战国·古夜郎国青铜短剑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这种剑应该是我们栏目首次看到的,咱们这种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青铜兵器。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它是以不断地在吸收和改进很优秀的这些地域的文化。有容乃大,然后形成今天的博大精深。这把剑它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以及文物价值。我觉得您应该好好的珍视它、 爱护它,还要去宣传它这种文化。

【明嘉靖·五彩描金孔雀洞石花卉纹杏圆执壶】

专家估价:5万

店主报价:4万、6万

崔凯点评:这件执壶从器物造型上面看,如同这位藏友所说的它是来自于西亚的。这个瓷器的品种在日本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做金襕手。是以这种矾红为地儿,上面用贴金或者是描金的方式来装饰纹样的。和这个器物造型非常接近的,在日本的博物馆里面都有收藏。因为这类(瓷器)从日本回流的比较多,以前认知不清楚的时候老认为它的生产地是日本。日本陶瓷生产高质量瓷器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晚明万历、天启、崇祯时期来制作的。
这件在做工上边,是用这种锦地开光花卉,中间杏圆开光。原本有金的装饰,看上去好像已经脱落了。因为这个金很难保存,且特别不耐磨,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脱失。在中国金代定窑里边就有这种黑定描金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贴金箔贴上去的。这个描金工艺其实在中国出现在瓷器上面,元明清三朝景德镇窑口,出现的时间直指明朝嘉靖时期 。永宣时期上面有带金色的基本上都是贴金箔上去,这个上面有笔触的痕迹。这件制作工艺程度不算太高,画工也画得相对较为潦草。底部露胎粘砂比较严重。壶流壶把做得也并不是特别精细。
经我鉴定,这是一件明嘉靖·五彩描金孔雀洞石花卉纹杏圆执壶的真品。虽然上边的金已经脱损得非常严重了,但是依稀还可以看见有这个洞石花鸟的纹样,也可以说是流传的一件名品。
观察席意见:这种全称应该叫杏叶执壶。在北京的定陵出土了一只锡的杏叶壶,它的中间开光部分与这件执壶非常相似,在上面就刻了杏叶壶三个字。它就是中国明晚期的一种酒壶,现在在明晚期的《出警入跸图》中,可以看到这种杏叶执壶是作为酒具盛放在条案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