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大青龙汤

 黄元御医学研究 2019-12-23


大青龙证,          
1 太阳中风,当脉缓头痛,汗出不烦燥,反脉紧身疼,无汗而烦者,此为寒实卫闭,营风不能泄卫寒也,卫本恶风,外寒实则卫强,风泄不开也。此大青龙证,麻黄专泄表寒之实,以开皮毛。
2 太阳伤寒,当脉紧身疼,无汗恶寒,反脉缓身不疼汗出者,此为皮毛外闭,郁其腑盛,胃阳外蒸,蒸开皮毛也,胃热外蒸故汗出脉缓身不疼。此大青龙证,麻黄专泄寒实,以开皮毛,窍开卫泄,表泄里解。
3 中风而闭实,为外寒伤实,固宜大青龙,当防误诊而误用,而成肾阴之旺,故有真武之法以救逆。
伤寒而闭实,为外寒伤实,固宜大青龙,当防误诊而误用,而成肾阴之旺,故有真武之法以救逆。
  总因太阳中风,反脉紧无汗;太阳伤寒,反脉脉缓汗出。防其治表阳之实,而伤里阴之虚,故立真武之法备用。
太阳三十二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入阳明去路。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以真武汤救之。
1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俱是伤寒之象,皮毛不开,师反言太阳中风病,此为风泄不开卫闭外强也。重复一遍,外寒之强,风泄不开之义。
2 不汗出者,为芝风外泄而不能,烦燥者,寒实外闭,营卫内郁,故热而烦燥,大青龙麻黄发泻卫寒之实,以开皮毛也窍,杏仁破肺气之格,通达于内外,石膏清卫壅之肺热,桂枝通经解肌,凋和营卫。
3 重点变象,“若”脉微弱,此为阴阳俱虚,汗出恶风者,此为风虚能泄表寒也,此不可服大青龙也,犯麻黄之禁忌,误用则亡阳生变。汗出者,虚风能泄表寒也,恶风者,汗出阳泄表阳虚也(恶风为表虚,也可理解为恶寒,但此恶寒是有汗区别伤寒的无汗恶寒)。若误服大青龙汤,汗出则亡阳,则生厥逆,筋惕肉润。厥逆者,脾胃湿寒,手足逆冷;筋惕肉润者,阳泄风动也。误汗亡阳,此为大逆,以真武汤救之。附子温阳驱寒,芍药清肝息风。
4 本条(若)脉微弱而汗出恶风者,即是黄解防其肾阴之旺之义。以救误诊误治。真武汤就是预防误用大青龙而坏病的。此处真武汤,防误用而救逆之方也。
  中风浮紧不汗出烦燥者,是大青龙证,“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就不是大青龙汤。这就是典型的大青龙之实,对比麻桂各半之虚,但此是不是麻桂各半方,余不论定。但可对比两条提纲,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吐下,本条脉微而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也。
太阳三十三,
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1 伤寒表证,当脉紧身疼,是为一定之理,反脉浮缓身不疼者,不合其理,故知为表病外束,表闭郁其阳明胃腑之热,腑热外蒸,蒸开皮毛,故其脉不紧。提纲虽未言汗出,胃蒸窍开,已有汗出,不浮紧则知,此是太阳欲传阳明也。但觉身重乍有轻时,无少阴经证者,大青龙汤主之。(少阴经证,后学少阴经则知)湿盛则身重,是一定之理,此身重者,表之筋脉肌凑,紧寒束敷也,胃蒸汗出,故乍有轻时,又无少阴之别证者,无脉弱紧弦恶寒之象也,故此为大青龙。麻黄,发表寒之实,以解欲传阳明之困,表闭里困,表解则里愈。外寒闭束,则但有身重。阳明外蒸,则乍有轻时。
2 上条和本条对比,上条脉弱里虚,而不可服者,阴旺于少阴,汗出亡阳,则生厥逆,本条表闭里盛,阳明外蒸者,阳旺于阳明也,故发汗解表,表里俱解。本条胃热外蒸但未成实,故能表解里愈。
3 伤寒,阳明太阴之脉俱浮缓,缓者,土之性也。本条为阳明之缓,身重者,外感之束也,非太阴之湿。胃气之脉,古人言无胃气之脉者,皆是指无土缓之象也,脉缓为一息五至而不改,过五为数,不及为迟,在迟数之间,缓迟者(缓之义)为脾胃之正脉,土气冲和,土和则中枢运转,阴升阳降,缓者在浮沉之间,中州之位。(又在迟数之间又在浮沉之间,此不矛盾,不要迷糊,细想皆知。例如滑脉也是有在寸口之上格,也在尺中之浮象,后学皆知。即使弦紧沉浮,皆有土缓之象,无土缓即为无胃气也。)
4 下章小青龙汤证,内寒有水而外感伤寒,是内外皆寒,其脉必紧。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