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简经方:大青龙汤!

 一簑煙雨任平生 2018-12-14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入阳明去路,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以真武汤救之。方在少阴十九。太阳入少阴去路。



大青龙汤六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杏仁五十枚    石膏鸡子大一块,打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牡蛎粉,止身汗。一服汗出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至简经方大青龙汤图解:


大青龙汤,简单理解

就是内热外寒


麻黄桂枝合作散外层之寒

石膏清内部之热


脉浮紧,紧也,阴也

说明脉象是外层寒气

发热,内热,恶寒,外寒

重点在于:不汗出而烦燥

临床辨证时,必有口渴饮冷的内热之象


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服之则厥逆,

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以真武汤救之

这句怎么理解?

汗出恶风,仲景先师告诉我们的是外层变热了

阳气浮越了

这时候再服大青龙

石膏一味

就把内阳赶出体外层


此时的石膏是敌人

攻进首都了

霸占首城位置

为医者

万不可助纣为虐!

赶紧用真武汤之兵力

将内部阴邪驱散



(一家之言,定有不足之处,再看黄元御、郑钦安解)


黄元御解:

营性发扬而寒性固涩,伤寒营欲发而寒闭之,故脉紧而无汗。卫性敛闭而风性疏泄,中风卫欲闭而风泄之,故脉缓而有汗。太阳中风,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脉证悉同伤寒,此卫阳素旺,气闭而血不能泄也。卫气遏闭,营郁热甚,故见烦躁。大青龙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生姜、杏仁,降其肺气,麻、桂,泻其营卫之郁闭,石青清神气之烦躁也。盖气欲闭而血欲泄,血强而气不能闭,则营泄而汗出,气强而血不能泄,则营闭而无汗。营热内郁,外无泄路,是以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而生烦躁。异日之白虎、承气诸证,皆此亡经热之内传者也,早以青龙发之,则内热不生矣。

若脉微弱而汗出恶风者,中风之脉证如旧,而阳虚阴旺,不可服此。服之汗出亡阳,则四肢厥逆,筋惕肉瞤,为害非轻矣。盖四肢乘气于脾胃,阳亡土败,四肢失温,所以逆冷。筋司于肝,肝木生于肾水击长于脾土,水寒土湿,木郁风动,故筋脉振惕而皮肉瞤动。真武汤,苓、术燥土而泻湿,附子温经而驱寒,芍药清肝而息风也。



郑钦安阐释解:

【阐释】郑书原文无此条,据舒本太阳下篇一条,《伤寒论》原书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38条校补。郑书一、二、三、四条,挨次校为二、三、四、五条,而郑书原五条全文与三条同,应删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此麻黄汤证也。烦躁一证,即是此节大眼目。当知此烦躁,系风邪遏闭于胸中,与少阴亡阳之烦躁,阳明热越之烦躁不同。盖太阳主皮毛,肺亦主皮毛,此风邪不得外泄于皮毛,所以内搏于肺也。治以大青龙汤,于辛温发汗之中,而加以重镇之石膏,其意在内以平风清热,外以发表助津液也。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虽内有烦躁之证,亦不可用大青龙汤之峻剂,若误服之,必亡阳,而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先现厥逆,以致筋惕肉膶。筋惕者,筋战栗而如恐惧之象,肉膶者,肉跳动而有不安之形,欲救其误,非真武汤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