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七天???

 为什么73 2016-07-24




《伤寒论》第七天




大青龙汤证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词语解释】


筋惕肉瞤(shun,音顺):肌肉跳动。

乍有轻时:指证情偶尔有所减轻。


【原文析义】


38太阳中风是病因概念,系指风寒之邪伤人肌表,非太阳中风证。发热恶寒,身痛,脉浮紧是典型的伤寒表实证,应与麻黄汤治疗。然烦躁一症又与麻黄汤证有别。从不汗出而烦躁分析,不汗出,既为症状,又成为烦躁之因。由于寒邪闭表,阳郁不得宣泄,郁而生热,热邪上扰故烦躁。大青龙汤证为表寒里热,表里俱实之证,大青龙汤为发汗峻剂。若表里俱虚者,不得与之。原文言脉微弱示其里虚,汗出恶风者又为表虚,表里俱虚,则为大青龙汤之禁例。若误服则亡阳损阴,产生厥逆,筋惕肉瞤之变证。


39条指出大青龙汤证之非典型脉症,由于感邪有轻重,体质有强弱,临床脉症亦多变例。由脉浮紧变为脉浮缓,由身痛变为身重,反映了寒邪郁表,阳郁渐趋化热之势。脉浮缓与脉浮紧相对而言,热壅经气不利则身重,由于邪气有传入之势,进退于表里之间,故身重常见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提示本证之身重烦躁需与少阴病相鉴别。

38条言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言伤寒,脉浮缓仲景如此错综立论,示人风寒之邪不可截然分开,其中风证与伤寒证之辨,当以有汗无汗为准。

由于大青龙汤证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证属表寒里热,表里俱实。故宜表里两解,重在解表,兼以清热。


大青龙汤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另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麻黄用量较麻黄汤多一倍,为发汗峻剂,意在外散风寒,开郁闭之表;加石膏,清郁闭之里;重用炙甘草,加生姜、大枣,和中以滋汗源。麻黄、石膏相配,既相反相成,相互制约,又各行其道,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剂。

本方服法需注意:取微似汗出为佳,勿过汗伤阳。若一服汗出者,停后服。若汗出过多,可用温粉扑身以止汗。若复服过汗,乃至亡阳伤阴,出现恶风、烦躁、不得眠等变证者,应及时救治。


【辨证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烦躁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使用禁忌。

辨证要点:大青龙汤证由伤寒表实证兼有阳热内郁症状组成。辨证要点是恶寒发热,身痛或重,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或浮缓。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

汤证辨析:大青龙汤证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鉴别要点是,两证均为外寒内热证。但大青龙汤证为伤寒表实兼里热,病情较重;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为太阳中风兼里热,病情较轻。


【讲解】


本证成因:


寒闭肌表,阳郁内热。


主症和病机: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烦躁:必有之证,阳气郁遏而不得宣泄,阳郁进而化热,郁热扰心。

或见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邪郁肌表相对不重,此缓也有实象;寒邪束表,卫遏营郁相对不重,但外寒内热,内外气机失和,故见身重;邪气减退,身重亦减退。


大青龙汤的禁例:


脉微弱,为肾阳虚衰,无力鼓动气血的表现;汗出恶风为肾阳虚衰,表阳不固,温煦失司的特征。表里阳气俱虚,不可服用。

误服后的变证:发汗太过,损阳伤阴,不能温煦四末而厥逆,不能濡养经脉而筋惕肉瞤。

与少阴病辨身重:少阴病身重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身重无休止且伴一系列阴寒证。本条身重是外寒里热,气机不畅而成,身重乍有轻时。


编辑/杨葛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