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华科普429篇——没事多动动-----浅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zhixinghe1 2019-12-23

新华科普

没事多动动-----浅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久卧在床、不活动的患者,小心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一系列并发症来找你哦。说起并发症,我们今天的主题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它是长期卧床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致使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类

        DVT分为3类:周围型是最常见类型,主要是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是发生于腘静脉以上向心静脉的血栓(髂股静脉血栓);混合型两者兼有,主要是全下肢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后果的DVT 主要为中央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临床表现

        DVT典型表现主要包括:患肢突然肿胀伴或不伴局部疼痛、轻度皮肤温度增高、发红、明显的绳索束缚感、浅静脉显露或曲张、软组织张力增高、大腿或小腿腿围增加、湿疹、色素沉着等。但不是每位病人都有症状,研究显示72%的DVT病人没有任何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DVT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这很容易理解,就像家里的水管系统,倘若水管本身管壁老化、里面的水流缓慢或者水管里面了流动的液体很粘稠,都容易导致整个水管系统的瘀滞不畅。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TEL:5201314

检查:

        患者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时,提示下肢DVT的可能性大;但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易出现漏诊、误诊。所以对于下肢DVT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是否典型,都要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虽然下肢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但因为这是一项有创操作,所以存在着一定风险。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逐步提高,彩超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能够帮助了解血管阻塞部位、范围、侧支循环重建及血流动力学等。

        如果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那么脱落的栓子就可能会顺着血管到处“跑”,跑到肺里“安营扎寨”的话,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么可怕,有什么方法预防吗?

1.基本预防

  • 鼓励病人采取坐、站立体位,卧床期间定时变换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避免膝下垫枕使髋部过度屈曲;

  •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引起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  饮食方面给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饮食宜清淡。

2.物理预防

        指南推荐3种物理预防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和足底静脉泵(venous foot pumps,VFP)。近几年,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和床上腿部主动锻炼装置(in bed active leg exercise apparatus,LEX)成为新的物理预防方法。通过物理治疗的方法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复发。

        其中包括早期活动:按摩患肢,从下向上,从小腿远端开始,同时被动挤压和按摩股四头肌、腓肠肌以及股二头肌;协助病人做髋、膝、踝及足趾的伸屈活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健康肢体做足踝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可以使用弹力绷带为患者包扎小腿, 并调整好松紧度。

3.药物预防  

        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维生素 K 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剂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慢性期DVT患者的治疗 则需要长期抗凝等治疗以防止血栓蔓延和/或血栓复发。

        确定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 要及时将患肢抬高25°左右, 使患者的膝关节屈曲15°左右, 此时不能再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患肢皮温、色泽、水肿情况以及静脉充盈情况的监测, 每日测量患者的大腿和小腿周径, 观察患者患肢的消肿情况。

        加强对患者患肢的保护, 防止患肢出现擦伤或者碰伤, 增加感染几率。在对患者进行抗凝或者溶栓药物使用时, 要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密切的监视, 加强对患者出血倾向的观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高度警惕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或者咳嗽等症状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 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情况。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具体药物和用法要遵从医嘱,可不能随意调动的。华法林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口服药物,效果评估需监测凝血功能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溶栓治疗:对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经导管溶栓或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 但是近期出血或手术高龄和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病等患者禁忌溶栓治疗。

        手术清除血栓:对于一些大面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溶栓禁忌和其他治疗无效时,如技术水平等条件允许可行血栓切除术。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种“没事多动动”的预防DVT的小运动操。

交替抬腿,保持30秒

抬、放脚,保持30秒

转动脚踝,一个方向保持30秒

抱腿贴胸保持10秒

        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快愈合。并且避免组织黏连,关节僵硬以及肌肉萎缩,对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由于DVT形成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并不能断定单纯的康复运动可以完全预防DVT的发生而不需要应用抗凝药物。如果还有疑问,欢迎大家到上海新华医院血管外科和康复医学科咨询与就诊。

微文编辑:贾静
微文图片编辑:李川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7“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资助

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医指南

杜青主任特需门诊

杜青,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系副系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