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中“力学”一词考源—— 力学史杂谈(一)

 360_ss_note2 2019-12-24

摘要本文通过历史回顾,说明汉语中“力学”一词的来源。

关键词:力学,重学

将西文Mechanics一词译为“力学”是何人开始的呢?这人不是力学家,也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清末民初的大思想家、大翻译家严复(1853~1921) (图1)。

图 1

严复在他翻译英国自然科学家赫胥黎(T. H. Hux2ley, 1825~1895) 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序言(严译书名为《天演论》) 中说:“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己”(图2)。这里严复的名学指逻辑学,数学与力学即今之数学、力学、质学指今之化学。严复译这本书的时间是1895年,第1版是1898年,这是迄今所知在汉语中用“力学”一词统括今之力学内容的最早的版本。

图 2

在中文的力学文献中最早的是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 由意大利传教士邓玉函(Terrenz, Jean 1576~1630) 与华人王征合译的《远西奇器图说》一书,书中称力学为“力艺”或“重学”。

清朝时期,英国人爱约瑟(1823~1905) 与李善兰(1811~1882) 合译英国力学家胡威立(WilliamWhewell,1794~1866) 的力学著作《初等力学教程》译名为《重学》。之后李善兰又与英国人伟烈亚力合译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译名为《奈端重学》,但未出版。

直到1890年前后,英国人傅兰雅(J. F ryer, 1839~1928) 以汉语书写自然科学基础教材《格致须知》时,其中有一章为《重学》,一章为《力学》。然而在他的行文中看出,重学分两部分,一为静重学,一为动重学,后者也称为力学。即是说,他将今动力学部分称为力学,还不是现今意义下的力学。

所以说,严复实是将“Mechanics”译为“力学”的第1人。而且他也是中国人自己学通外语,从外文译成中文译书的第1人。在他之前的翻译家,大多是由外国人口授,中国人笔录的合作翻译。少量是由外国人译为汉语的。

在汉语中,古文行文中亦有“力学”一词,但那是指努力学习之意,与自然科学中之“力学”含义没有关系。

(注:文中图片引自:《严译名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

本文已刊载于《力学与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