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金钱观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19-12-24

已有16000+父母订阅了第壹阶

家长心中最专业的入学准备教育

转自尖叫童年,原创作者:静女夭夭

最近,霍启刚的育儿观又上了热搜!
 
霍启刚在微博里分享了一双儿女帮自己洗车的画面。原来,这是他们的家庭周末活动,帮爸爸洗车,妹妹可以奖励好吃的,哥哥可以赚点小零用钱。
 
“让孩子知道买东西背后的代价和付出,不能说见到喜欢就要。


看到如此“思想觉悟和金钱的双豪门”,网友们纷纷点赞——
 


也有很多网友对手机支付这把科技的“双刃剑”表示了同感——


就像霍启刚所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支付方式确实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了电子交易的孩子们,可能会对金钱越来越“无感”。
 
孩子对金钱“无感”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没有和他们好好谈过钱。
 

01

金钱教育缺位,孩子对钱“无感”
 
生活中,熊孩子们动辄不把钱“看”在眼里的新闻层出不穷。
 
前不久,广东一位11岁女孩沉迷某直播平台,花了近200万打赏主播。
 

 
有打赏主播的,还有花大价钱买玩具的。
 
河南安阳有位6岁的熊孩子,竟然偷偷记住了妈妈的支付密码,用手机网购了4万多元商品,大型游乐园设备、投币摇摇车、贴画……俨然是要把“游乐场”搬回家。


自从看了这类新闻,老母亲我就开始誓死保护网购密码,生怕万一哪天被熊孩子知道了,后果不敢想象。
 
因为自从儿子知道我网购后,有一天发现我的购物车竟然成了这样滴——
 

 
看了那些玩具的价格后,我急火火地问他:“你难道觉得这些七八百块钱的玩具很便宜吗?”
 
8岁的儿子竟然淡定地回答:“我不知道啊,就是喜欢啊!”
 
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花钱如流水,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细细想来,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金钱“无感”。
 
甚至在孩子眼里,钱可能就是几个二维码,或者几个数字密码。他根本就不理解,这些金钱对于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孩子对金钱“无感”的背后,往往是父母金钱教育的缺位。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写道:
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长大后会碰到这四个问题:

没有节制消费的意识、没有需求排序的意识、没有投资意识和没有危险意识。

在没有“钱”的概念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更难以理清金钱和人生的关系,往往非理性消费。


孩子只有先学会认识金钱,才会懂得正确花钱,而不是肆意挥霍。
 

02

“哭穷”教育过度,孩子内心匮乏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金钱观。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谈钱色变”的原因其实是,怕孩子被宠坏了。
 
我们害怕孩子很轻易地得到钱,再也不用为钱绞尽脑汁地付出时,会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
 
于是,很多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更多方式就是“哭穷”。
 
在视频节目《小不点嘚啵嘚》中,有一期关于“你花钱时父母最常说什么”的街头采访,“小不点”们的回应可以说相当真实了!
 

 
“没钱。”
“家里条件不好。”
“钱要用在刀刃上。”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日常也是这样。
 
不管有钱没钱,我们都习惯对孩子说——
“这个太贵,所以不买” 
“家里很穷,所以不买”
“挣钱不容易,爸妈上班很辛苦”
……
我们会想当然地以为对孩子如此教育,孩子就会变得懂事和节俭。
 
不否认,或许有些孩子是会因为父母经常地“哭穷”而变得不舍得花钱了,但由此带来的内心的匮乏感却也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间接影响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03

有远见的父母,这样和孩子谈钱
 
舍费尔在儿童理财读物《小狗钱钱》中写道:
 
其实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富足还是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导致的,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
童年期是金钱观念的奠定期与塑型期。如果父母对孩子做好金钱教育,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良好的认识,未来则能帮助孩子理清金钱与人生的关系。
 
有远见的父母,可以试着这样和孩子谈钱——
 
  • 让孩子知道钱从哪里来

 
假如你要是问一个小学生,钱是从哪里来的,或者父母挣多少钱,得到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
 
父母可以做好先期准备,让孩子了解各种职业,方便的时候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同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为自己选择的赚钱方式付出辛勤和劳动。
 
比如安排适当具有挑战性家务劳动,给予适当奖励。
 
让孩子知道,金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报酬。只有辛苦付出才能有收获。


  • 培养消费意识,分清“想要”和“需要”


有朋友曾经向我吐槽,自从孩子上小学后,每年压岁钱,都会成为压岁“劫”。
 
原来,他家孩子每年过年都能收到四五千的红包,小时候都是家长直接收起来。现在大了,说啥也不让大人保管了。
 
去年的压岁钱,他答应孩子让他自己保管,没想到两个月不到,就全用光了,都买成玩具了!
 
我问朋友:你平时给过孩子零花钱吗?
 
朋友回答:“孩子平时吃喝都在家里,买东西也是我们给买,要啥零花钱?”
 
果然,电视剧其实是来源于生活。
 
热播剧《少年派》里林妙妙问妈妈申请零花钱时,妈妈的回应也是:“吃喝都给你备好了,要啥零花钱?”
 

 
只不过在剧中,林妙妙的爸爸选择偷偷给女儿零花钱。
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大都觉得孩子吃喝都有了,用不着零花钱。
 
其实,孩子五、六岁后就可以有零花钱,原则是既不浪费,也不让孩子感觉贫乏。
 
平时不给孩子掌控金钱的权利,一旦孩子有机会得到了钱,比如压岁钱,就往往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看到喜欢的东西,本能就是想要想买,不知节制。
 
但事实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按自己的想法来买。
 
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帮助孩子区分“想要”还是“需要”。
 
告诉孩子,首先是“需要”,然后才是“想要”,学会取舍,合理消费。
 
当我们把金钱的掌控权交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学会思考。钱买了这样东西,就没办法买另一样东西,他们就必须考虑钱该怎么花。
 
通过比较物体的有用性、价格的多少、自己的喜好程度等各个方面,然后评估出哪一样东西是更适合购买的,学会取舍。


一个富裕的家庭,不过分对金钱过于执着,同时又能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孩子的内心才有可能富足。
 
即使家庭不富足,也不要给孩子灌输“穷”观念,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孩子们也同样能愉快地成长,成年后也可以足够自信和勇敢。
 
作家罗恩在《反溺爱》书中说过: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
一个人的金钱观,很大程度上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和孩子谈谈钱吧,好的金钱观,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