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中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可予半夏...

 仕仕霖霖 2019-12-25
【咽中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可予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的《金匮要略》,为理气剂,功长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是中医临床应用于梅核气的经典方剂。

梅核气为中医病证名之一,常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痰气雍滞,结于咽中而致。发病时,总觉得咽喉中有异物,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但又不会影响进食。梅核气好发于青中年人,以女性居多。现代医学常将之诊断为咽部神经官能症,又称为咽癔症,或癔球。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原文记载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炙脔是指烤熟的大肉块。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生活条件差,炙脔是奢侈之物。有研究者认为,据此而推测《金匮要略》原文所述,是用以指该病的起因,乃由于古代妇人社会地位低下,吃顿肉食非常难得,猛然一餐大块的烤肉,吃起来又用力过猛,都来不及细嚼,就勉强下咽,而因平日吃肉少,脾胃又不能受纳,腐熟导致胃失和降而出现咽喉不适的症状。而到了现代,女性虽无食肉之忧,但工作、家庭、生活三座大山,同样鸭梨山大,各种操心,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导致痰气郁滞,结于咽中的情况,亦十分常见。

半夏厚朴汤以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五味中药配伍而成。对于半夏厚朴汤,清朝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医宗金鉴》点评道:“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其组方充分体现了有升有降、以降为主,恢复脾胃气机,而 “炙脔”自消的要旨。

现代,也有医者认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与咽喉反流性疾病极其相似,故而半夏厚朴汤也常被用作治疗咽喉反流的经典方剂。
#健康科普大赛# #我的冬日门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