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亢的中医诊治

 白马wz 2019-12-2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甲亢”,是指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部分患者还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甲亢若迁延失治或误治,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有心律失常、房颤等甲亢性心脏病或甲亢危象等表现。

本病中医学称之为“瘿气”,为颈前积聚的病证。临床上可见颈前肿大,触摸肿块光滑柔软,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其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多由情志、饮食、水土等因素,致肝气郁结不畅,久而化火,耗气伤阴而致。

(一)内因

《三国志·魏书》中所引魏略之文:“逵在弘农与典农校尉争公事不得理乃愤生瘿。

《三因方》述:“此乃喜怒忧思有所郁而成也。”

《医学入门·脑颈门·瘿瘤》也强调情志因素的重要性,“七情不遂,则肝郁不达,郁久化火生风”“因忧所致,故又曰瘿气,令之所谓瘿囊者是也”。

《济生方·瘿病论治》亦云:“夫瘿病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

《圣济总录·瘿瘤》说:“……忧、劳、气则本于七情,情之所至,气则随之,或上而下,或结而不散是也。”

(二)外因

《杂病源流犀烛》云:“西北方依山聚润之民,食溪谷之水,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

《圣济总录·瘿瘤》也出现山居多瘿颈,处险而也”的说法。

《广济方》与《三因方》中分别载有“冷气筑咽喉,噎塞兼瘿气,此乃外因寒、热、风、湿所成也”。

小结:病因方面,在内主要与情志因素有关;在外与居住环境(多山多险地),饮水水质有关,亦有医家认为与外感六淫(寒、热、风、湿)有关。

多数医者认为,本病多为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证,是由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而引发的肝气郁结,进而气郁化火,肝旺克脾,致脾土运化失常,脾虚湿不运化,湿聚成痰,痰气互结所致。久则经脉痹阻,郁而化火,肝肾两虚,阴虚火旺,故诸症尤甚。

或情志失调及过度恼怒,以使肝气郁或上逆,或过度焦虑,则肝脾气结,郁而化火生风动风,风助火势,气火逆,阻于肝经循行之颈部,发为病。

或认为肝失条达,使气郁不得发,气机无以通畅,遂凝津气阻而成瘿。

因情志致病,首先伤肝,久而肝阴被灼,向上引动心火,向下损及肾水,肾水无以涵木,进而致使阴亏益甚,病情加重。或认为甲亢病机乃源于先天肾阴不足,后天情志使之发病。

也有人认为肾水亏虚,阴火上乘是甲亢的主要病机,究其原因,皆因正气不足所致。

此外,长期劳倦过度以及病产后的体虚,或饮食失节,水土失宜,脾胃受损,都可聚痰。认为甲亢的病机乃是本虚标实,病机之本是阴虚,病机之标为火、郁、凝、血。发病是先天肾阴不足为其本,标实是情志刺激、肝火郁结。也有人认为任、冲二脉运行障碍,是发病的主要病机,提出因湿热阻滞,气血失调,可以造成阴阳偏颇而致经络运行不畅,继而发病。

初期:

多见肝郁化火证,与情志不遂有关。

法当清热疏肝、行气散结,主方可予丹栀逍遥散。肝火盛者,加龙胆草、黄芩;胃脘灼痛明显而伴泛酸、烧心者,加黄连、吴茱萸;小便短赤者,加芦根、车前子,或滑石、通草;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槟榔、熟大黄。

初中期

多见阴虚阳亢证,多因喜怒无常、思虑过度所致。

治当养心柔肝,滋阴潜阳。主方可予天王补心丹、一贯煎。其中耳鸣、腰膝酸软,加女贞子、怀牛膝;心慌心悸,加丹参、牡蛎;心悸、失眠,加琥珀(冲)、夜交藤;乏力、腹胀,加薏苡仁、陈皮;汗多,消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加沙参、花粉;头晕,加石决明、天麻;眼突,加丹参、赤芍。

中期:

虚实并见,病位由肝累及心、脾、肾。

治当滋补肝肾,益气生津,主方可予生脉散合杞菊地黄汤。眼突,加石决明、菊花;早泄遗精,加知母、黄柏;女子经少,加当归、何首乌。

后期:

甲亢危象,真阴衰竭证。症见神志恍惚,心慌惊悸,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口渴欲饮,尿少或无,身热心烦,四肢温暖,舌红干,光剥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当育阴潜阳,主方可予三甲复脉汤。汗出较多,用黄芪、防风;心慌,加丹参。

总结:治疗甲亢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并进行辨证调整用药。同时,良好的饮食及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控制甲亢的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内容摘自《钮晓红诊疗五腺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