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调理风寒湿致病的临床案例

 醉牛988 2019-12-25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篇》

(接前文)刚才讲的是风寒,风寒携带着湿气进入身体里面就会变成风湿。这种湿在身体里面,会产生一种特别沉重感觉。

我以前遇到过一个患者,夏天的时候出了好多汗,因为后背都是湿湿的,但在办公室没法换衣服。办公室空调开得很冷,他那个座位正好背对着空调。(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出了好多汗,后背的空调又吹他,出的这些汗又黏黏的湿湿的贴在后背,他坐了一下午之后,第二天就感觉整个后背特别板结,很僵硬,就好像背着一口锅一样,很难受。时间一久,就发展成了颈椎病,来找我治疗。

我一分析,发现他这是属于风寒湿夹杂所致。有人说:“彭博士,这个人只是让风给吹了,顶多加点寒,怎么还有湿呢?”大家注意,这个湿不是来自于外在,是来自于他出的这些黏黏呼呼贴在身体表面的汗,再加上风和寒一一夹杂,然后这三者就合成一气,变成风寒湿了。不是单纯的风,不是单纯的寒,不是单纯的湿,大家注意,在临床上就是风寒湿三者通常是夹杂在一起的。要是风和寒好办,祛风散寒就好了,用麻黄汤。风寒湿夹杂在一起,就难办,为什么呢?因为湿有一个特点,叫做缠绵难愈,会缠绵停留在骨节的中间,反复调理总是好不了。

我就给他用了内服加外用的方法。内服用桂枝汤加葛根、鸡血藤、羌活这种药给他祛风、散寒、化湿;外用用的是艾灸的方法,艾灸大椎穴,艾灸颈椎疼痛、僵硬的部位。大概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治疗,他的颈椎就恢复正常了,脖子就能来回扭动自如了。原先他这个脖子左右扭动是很僵硬的,上下活动的幅度也非常有限,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就是寒湿稽留在关节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中医看病,通常都会分析病因一开始到底来自于哪里?是怎么得的?再慢慢分析得病的原因、发病的经过,看他的舌苔、脉象、症状,综合判断这个患者的病根、病机到底来源于哪里。然后再根据病根和病机进行对症用药,或者用这种外用的,用艾灸或者用针这种方法来给他解除。这是风和湿合在一起。

我以前治过一个患者,她在夏天的时候,去了广东、深圳那一带玩了一圈。一个老年女性,60多岁了,身体一直还可以,但是身体气较弱,脾胃气弱。平时一直没有什么太大问题,身体没有太多病。结果跟着她的妹妹去了南方广州、深圳待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回到北京之后身体就不好了,身体也水肿了,身体也胖了。所谓的胖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肿胖;舌苔又胖又大又边有齿痕;浑身沉重;去医院一检查尿里边还有蛋白,肾病又复发了,浑身乏力没劲,脸色蜡黄,又找我来看病。我说:“你去广东、深圳,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她说:“饮食跟北方一样,吃的是一样的东西,睡眠时间也是一样的,怎么就得病了呢?”我就帮她分析,我说:“你这可能就是年龄大了,本身脾胃气弱,化湿的能力差,到了南方,正好让湿气侵袭了。”我们知道深圳、广州这一带,到了夏天潮湿,还特别闷热,经常阴雨连绵。这样一来,她身体本身出的汗很热,又感知了湿气,时间一久,就得了这种“湿病”。我在临床就用了一些化湿的药,像茯苓、泽泻、生炒薏仁,再稍微加一些“风药”,像防风、荆芥,还用上砂仁、木香用来理气,再加上一点点的桂枝温阳化气,帮助阳气排出湿气。经过一段时间调理之后,她身体的肿下去了,尿里边蛋白也消失了,身体又有劲了,又恢复健康活力了。这就是化了湿之后,身体的气血自动就能流通,这就是我举得两个例子。

为什么要举例呢?就是让大家明白出了汗不能见风,不能见湿,不能见寒。《黄帝内经》有一些条文,只是说了一个“劳汗当风”。实际上“劳汗当寒”行不行呢?也不行。“劳汗当湿”,行不行?也不行。(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都会制造出疾病。所以,希望大家在学《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包括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时候,一定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联系我们的临床,联系我们碰到的实际情况来理解和处理问题,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今天的讲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程再见。(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