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改病名能否减轻精神疾病耻感?

 智能人做超人 2019-12-26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对治疗构成了巨大威胁,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否应重新命名以消除病耻感,目前尚存争议。一项在线发表于《英国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而结果也较为复杂。

该研究由伦敦大学学院的Nell Ellison等开展,旨在探讨将精神分裂症重命名为“统合障碍”(integration disorder)在消除病耻感方面的效果,并将其与“躁郁症”(manic depression)重命名为“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进行比较。研究者通过邮件、传单和社交网络招募了1621名英国居民,这些受试者均非精神心理专业人士。研究者向受试者展示了两段描述,其中一段符合DSM-IV及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分别带有“精神分裂症”及“统合障碍”的标签;另一段则符合DSM-IV及ICD-10中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且分别带有“双相障碍”及“躁郁症”的标签。所有对疾病的描述均经由5名专家审核,以确保其具有足够代表性。

随后,受试者完成了涉及5个病耻感维度的问卷,这些维度分别为因果信念(causal beliefs)、预后、情感反应、成见及行为(社会距离)。研究者使用统计方法对受试者的回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将“躁郁症”重命名为“双相障碍”

1、受试者认为,“躁郁症”的社会心理成分更重,而“双相障碍”的生物医学成分更重;

2、与“双相障碍”相比,宿命(fate)在“躁郁症”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重;

3、与“双相障碍”相比,“躁郁症”所激起的恐惧更重,与患者保持社会距离的愿望也更为强烈;

两者在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

△将“精神分裂症”重命名为“统合障碍”

1、与“精神分裂症”相比,受试者认为“统合障碍”的社会心理成分更重;

2、与“统合障碍”相比,受试者认为“精神分裂症”危险的成见更重;

3、然而,与“精神分裂症”相比,受试者与“统合障碍”患者保持社会距离的愿望更为强烈。

两者在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为目前针对修改病名与病耻感相关性的最大规模的研究,而修改病名以消除精神疾病耻感的效应是复杂的。躁郁症修改为双相障碍可在某些领域减轻病耻感,但精神分裂症的更名则不尽然。改名对社会距离的负面效应提示,人们应谨慎处理更名事宜;然而,该改而未改或许也会错失减轻病耻感的良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