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病是遗传的还是刺激出来的?

 卧龙中学 2020-12-27

要想知道精神病是遗传的还是刺激出来的,就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作为一类疾病的统称,都包括哪些疾病?在分析一下导致精神病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自然而然出来了

我尽量以相对严谨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现代医学上的一个疾病,所以,我想从西医的角度解读这个概念。

精神病,同样属于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师领域的共同疾病,所以解读概念应该得到他们的共识。

全球的心理健康专家对包括心理障碍在内的所有疾病有着一套共享统一的分类系统,而最新的修订版就是DSM-IV-TR,意思就是《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其中,IV指的是第四次修订;TR,表示的是对第四次修订版的再次修订。

有人要问了,为啥要有这么多次修订呢?那是因为每一次修订都扩充了心理障碍类型,并且根据最新科学研究对有些描述和分类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修订版也反映了在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异常行为的看法的改变。比如,在第四版修订版中,就对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进行了有效修订。

在《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中,精神病指的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极度的精神分裂以及丧失与现实的接触。

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常常难以达到基本的生活要求和自理能力,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精神分裂症、一些心境障碍和由躯体状况引起的障碍,都被描述为精神病。


精神病都包括哪些疾病?

上面已经说了,精神分裂症、一些心境障碍和由躯体状况引起的障碍,都被描述为精神病。下面我们一一简单解读下。

精神分裂症:指的是一组包括知觉、语言、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障碍的精神病障碍。患者会脱离他人和现实,总处于幻觉和妄想的幻想生活中。

心理障碍患者,尽管带来极大的痛苦,但大多数患者都能完成生活中日常功能。但精神分裂者通常非常严重,是一种个体与现实相脱离的精神错乱,在生活自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工作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极端病例中,可能会远离他人或现实,总是处于幻觉和妄想的幻想生活当中。

到底精神分裂症是独立的障碍还是很多障碍的结合(精神分裂症),对于这个的答案,目前,研究者对精神分裂症还存在着认知上的分歧。

但普遍的共识是,精神分裂症是所有心理障碍中最广泛和最有破坏性的障碍之一。

心境障碍中的部分严重的双相型障碍也属于精神病的范畴。

双相型障碍:指的是躁狂(不切实际的兴奋和过度活跃)与抑郁的发作交替重复进行。在躁狂期,表现为极度活跃,过度兴奋,并容易精神错乱,而会表现出不合理的高自尊、膨胀的价值感或夸大妄想。说话也很快,让别人听不清楚,低判断力也非常常见,患者会送掉自己的财产或疯狂的花天酒地。躁狂发作几天或几个月后会突然结束,所有躁狂症状都隐藏起来,随后的抑郁期通常是躁狂期的三倍。双相型障碍的终身发病率很低,通常为0.5~1.6%之间, 遗憾的是,它是最令人虚弱和致命的障碍之一,自杀率在10~20%之间。

精神分裂症也是一组疾病的统称,还包括一下几种亚类型疾病:偏执型、紧张型、瓦解型、未分化型和残留型。这些术语也被列入《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中,有时候也被公众使用。

偏执型:主要特征为妄想(迫害妄想和夸大妄想)和幻觉(幻听)。

紧张型:主要特征为运动障碍(不动或过度活跃)和言语模仿(重复他人的语言)。

瓦解型:主要特征为语无伦次,情绪的平淡或夸大和社会退缩。

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但不属于上述任何类型。

残留型:不完全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但仍有部分症状。


精神病是遗传的还是刺激出来的?

因为精神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而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不尽相同,只能给分开来解读。

首先来说双相型障碍的致病因素。

双相型障碍也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现在比较前沿的认知是从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解读致病原因——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在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和双相型障碍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双相型障碍患者大脑中的灰质减少。

其他的研究,也证实双相型障碍患者的神经递质出现不平衡现象,包括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也有证据表明抑郁症和双相型障碍可能是遗传的,因为研究发现双生子中一人患有心理障碍,那么另一个人患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50%。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拥有相同基因的亲属通常也分享相同的成长环境。

心理因素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抑郁就是当结束一段重要关系或依恋丧失时,将愤怒转向自我;愤怒来源于情感拒绝和丧失感。

马丁1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认为,当人与非人类动物不断地遭受疼痛而又无法逃脱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屈服,不再为逃脱疼痛做任何努力。

一旦人们认为结果与行为不相关时,抑郁就会发生。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素,因为精神分裂症有不同形态,所以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它是由多重的生物和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这既是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生物社会心理模型。

生物学理论

一些研究者认为病毒性感染、出生并发症。免疫反应、先天营养不良和父亲的年龄过大都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展。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大部分身故文学理论主要集中在三个因素上:

遗传

基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分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特殊基因,甚至确定了某些疾病的染色体位置,但大部分遗传学的研究还是集中在双生子 和寄养子的研究上。

据估计,同卵双生子的精神分裂症遗传可能性大概为48%。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对于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影响的,还没能搞确切,但根据多巴胺学说,认为大脑中特定的多巴胺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可能硬气了某些类型的精神分裂症。

大脑异常:研究者已发现,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室更大。

心理社会理论

还是拿同卵双生子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来看吧,如果精神分裂症完全是遗传的,那卵双生子因为拥有同样的基因,那么一个同卵双生子患病,另一个也应该患病。既然一个同卵双生子患病,另一个的患病概率为48%,那么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素就有非遗传因素。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以下两种非生物学因素也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应激:很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理论都认为,应激是引发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因素。根据精神分裂症的应激特质模型,人们遗传了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或者特质),如果随后体验到的应激超过可承受的范围,便引发精神分裂症。

家庭交流:部分研究者认为,父母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障碍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之一。其中包括晦涩难懂的语言、片段式的交流以及父母带给孩子的矛盾信息。这会促使孩子退缩到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为以后的精神分裂症创造了条件。

家庭交流方式也会给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精神病的致病因素,既有遗传这一生物学因素,又有应激条件和家庭交流换环境这些非生物学因素综合交结影响的结果。

但愿以上回答能解决你的疑问。

最后再次对题主邀请回答表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