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这几点,一分钟就能辨别出清代珐琅彩瓷器

 博搜艺术 2019-12-26

  掌握这几点,一分钟就能辨别出清代珐琅彩瓷器

  从清代珐琅彩瓷器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标准来检验,充其量不过是资本市场上牟利的一个“工具”而已,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拥有许多这样的“天价清代珐琅彩瓷器”并不能证明就是成功的收藏,说不好还是“烫手的山芋”和即将“刺破的气球”。所以清代珐琅彩瓷器的收藏或者投资性质的“收藏”,在确保真、精、稀的前提下,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具备是衡量是否收藏(投资)成功的标准。

  清代珐琅彩瓷器主要的是模拟铜胎珐琅的制作,其是在胎上面先施上一层底彩,形成色地,然后在这上面绘珐琅。这是一种仿瓷的做法,也就是在内部施釉,外部留胎。康熙珐琅彩的绘画内容主要是以花卉为主,其是以牡丹和莲花为主。包罗菊花、梅花、月季、宝相花、绣球花,可是绝没有鸟,是有花无鸟的,更不见山水和人物。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亲 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的制作不同于其它瓷器,先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优 质素胎,送至皇宫,再由宫廷画师绘画,后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珐琅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在康、雍、乾三朝,是当时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过去俗称“古月轩”瓷器,但至于为什么叫“古月轩”,至今尚无定论。因为它这种尊贵的身份,每次在拍卖会出现,都是众人目光的焦点。

  

  在内陆虽然也时有相关东西推出的的,但往往成 交价较海外低。2004年春拍推出的“清康熙黄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碗”(直径13cm)的的,成 交价仅为319万元。2003年春拍推出的“清雍正珐琅彩花卉纹碗”(高6.5cm的的,口径14.2cm)的的,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雍正珐琅彩瓷中的名品的的,成 交价仅为134万元。而纽约1999年春拍会推出的“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直径6.2cm)的的,小巧精致的的,成 交价达1891万元。2006年11月,著 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干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德拍卖公司拍卖,约以1.51亿港元成 交。此碗珐琅彩绘杏林春燕图,弱柳扶风,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底为双方框“干隆年制”蓝料款。工艺精湛,为干隆珐琅彩杰作。1985年5月此碗曾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成 交价为110万港币,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价 格就翻了130多倍.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高16.5厘米,“干隆年制”蓝料款,卷草形双耳,肩部饰卷草如意,主题纹饰为锦鸡花石。此器为干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西洋画风和传统水墨相结合,惟妙惟肖,秀丽别致,“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二句题诗,更添文人气息,为干隆珐琅彩精品。在香港拍卖时以1.15亿港币成 交(约合人 民币1.22亿元)。此件瓷瓶伦敦佳士德曾在1975年拍卖过,当时的成 交价1.6万英镑,30年的时间,价 格增长了515倍。这样高的回报率,其 他投资项目恐怕永远都无法做到。2003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清干隆“古月轩”珐琅彩内佛手果子外花石纹题诗碗,“干隆年制”蓝料款,碗心绘佛手果子纹,碗外壁绘花石纹,并配有“迎风似逐歌声起 宿雨那经舞袖垂”题诗。在香港拍卖时以2918.24万港币成 交(约合人 民币3093.33万元)。

  明代瓷器多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清代瓷器则多用大篇幅诗、词、歌、赋等作装饰文字,例如“赤壁赋”、“前后出师表”、“滕王阁叙”。此种只有文字而无图画的器皿历朝很少仿制。了解这一点,在我们判断时代和辨别真伪的具体工作中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在官窑和民窑瓷器之间,有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的说法。一般来说,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判别真伪的线索,但不能把它看成是绝 对的。民窑瓷器中也有五爪龙的纹饰,官窑瓷器同样也有三爪、四爪龙的作品。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就画的是三瓜龙,“康熙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则是四爪龙的装饰。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皇帝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

  

  珐琅彩的制作到了雍正时期,先接纳景德镇上好的白瓷作为胎体,并泛起了白釉绘珐琅,少有色地泛起。而康熙时期的珐琅彩一样平常都是有色地的,要么是红色,要么是黄 色,或者其 他的色彩,然后再在外貌绘画花卉。由于雍正时期先使用景德镇的瓷胎制作珐琅彩制品,以是我们今天看雍正朝的瓷胎有以下的特点。首先雍正朝的瓷胎很是细腻,有如糯米。被人俗称为“糯米胎”。其次,器底很平滑细腻,像泥鳅背部一样光洁,今名“泥鳅背”。

  在珐琅彩的质料上,雍正时期先接纳国产的质料。而在康熙时期则主要接纳入口的珐琅料。由于入口料色彩单调,不够富厚,追求完善的雍正天子便下令,部署一位亲王专司珐琅彩的试制,终,不光实现了国产料的生产,而且极大地富厚了色彩,试制乐成了淡松黄 色,藕荷色、绛色、葡萄色、软白色、香色等新色彩。这就使得雍正时期的珐琅彩所使用的颜色到达了二、三十种,泛起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样貌。但在这之中有一点需要注重的是,在雍正朝刚先的一两年间由于国产料还没有试制乐成,以是其时依然接纳的入口珐琅料,其绘画依沿用了康熙朝色地的花卉做法。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中国历代名窑精品层出不穷,且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还有很多仿制的作品。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在当时就有其它地方窑仿造,虽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风行于世。至于元、明、清,仿制古瓷之风更是有增无减。可以说千百年来所制仿古瓷器几乎是到处可见。偶不经心就易出错。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鉴定古瓷器主要从款识、造型、纹饰和胎釉特征方面下手.

  

  除了花卉以外,康熙珐琅彩也会泛起一些文字。其主要以篆书为主,誊写万、寿、长春之类的祥瑞语。康熙珐琅彩瓷器尚有另外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其所用的瓷胎,并不是康熙时期所制的,着实际年月要早于康熙,是已往留下来的瓷胎。其质地没有康熙时期本朝瓷器的质地所具有的细腻,略显粗拙。在提款上,康熙珐琅彩多数用一些蓝色。或者胭脂红色的珐琅质料来誊写楷书四字款“康熙年制”。但也有破例,在故宫珍藏的一件康熙珐琅彩接纳的是刻款。总之,康熙珐琅彩有色地,用的是原来的瓷胎,而且是一种内部施釉,外部原来没施釉仿瓷。且厥后的绘画和低温烧造的历程是在宫廷由造办处直接完成的。

  眼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如日中天。参与清代珐琅彩瓷器投资和收藏的人与日俱增。但是在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投资收藏型的买家显然占了绝大多数。对这部分人来说,实现清代珐琅彩瓷器的保值增值是其首 选,而要做到这一点又相当困难,实际运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失惨重乃至血本无归。笔者以为,在清代珐琅彩瓷器投资中往往理念决定赢利大小,眼力关乎投资成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