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笔记:餐桌上的板浦河鲜 文/潘友国 我家世居苏北古镇板浦。我的骨子里受着家乡文化的滋养,流的血也是盐河水的清流。 这些年,我内心有一种浓浓的乡土情结。我一直都不曾忘记,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板浦人。生于斯、长于斯,我无法不为我的家乡板浦代言。 今天,我再一次,在电脑上双手敲打,题目叫《餐桌上的板浦河鲜》一篇小文。 关于家乡板浦的印象,其中饮食文化有一部分注定与水相干。 在我们老家板浦民间流传一句俗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水是家乡的盐河水。水乃生命之源,水滋润万物。 鸟语花香的春三月,盐河岸边,菜花泛黄,浅草盈寸,柳丝飘拂。盐河水,百般柔情,一河锦绣,细碎浪波,孕育了千年沧桑古镇板浦,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板浦口福之地,“河鲜之乡”。 曾经市井繁华、富甲苏北的盐都板浦,无不是托盐河之福。 河鲜是野生的、绿色的。 何为河鲜?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盐水河中的鱼、虾、蛳螺、蚬子、昂刺鱼、小肉狗、鲫鱼、河蚌等可食用的生物,皆属于河鲜之类的。 河鲜,平民价,不贵。 临河的板浦人,尤喜河鲜。可能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吧。 每到春天,这些河鲜便成了板浦平常人家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旧时,河鲜上市,家乡板浦百姓争相购买。 隐居在通鱼巷,著书立说的板浦著名文人许桂林《吟水馋鱼》鲜活地描述了当地的食风。 才过桃花雨,春潮涨一杴。 尝鱼惊美异,破浪奋镌剷。 亥市逢时品,鱼翁到岸帆。 虚名无利锷,蠢质拟方函。 试沃甘泉濯,为消卤气咸。 轻磨刀霍霍,报切手掺掺。 珍错夸乡物,新鲜快老馋。 入筵真美口,佐酒易倾械。 风味高虾蟹,肴羞罢蛤蜮。 板浦人家特别讲究吃头水。总是以吃到头水货为荣。二水货不吃,吃了二水货,就等于吃了“下浮”、“剩饭”。故家乡有句俗话:“吃上头水鲜,死了也不冤”。 菜花蚬子清明螺。 蚬,俗称蚬子。淡水贝壳类,形如文蛤但体积略小,壳面呈褐色或黑色。 蚬子这道河鲜,的确称得上是美食,到大市场买上斤把,放入锅里用清水一煮,煮的时间不宜太长,五分钟就足够了。如果煮的时间太长,蚬子会很老的,就不鲜嫩了。出锅后的蚬子壳,一个个小扇似的全部张开了,炫耀它肚子里的雪白鲜嫩的美味呢。用手轻轻地一抹,蚬肉就下来了。捞勺捞出来,炒韭菜,烧黑菜,炖鸡蛋亦可,皆是人间美味。 再说说蛳螺。蛳螺,又叫螺蛳。蛳螺也令人难忘。蛳螺之所以被板浦人钟爱。它无论下饭还是下酒都是一道绝美的菜。那红通通的辣椒、白的大蒜瓣、碧绿的芫荽,还有什么比这种搭配更诱人?甭说吃了,望一望,就是一种享受。 蛳螺的吃法比较独特,得“嘬而食之”。 享用这道小吃,不需要筷子,捋长袖子上阵,可直接上爪,捏一个,嘬尽油盐,连肉带汤一吸,入喉,而滑腻之感犹在齿间,妙不可言,空壳哐啷扔掉。吃蛳螺,不适宜喝白酒,吃蛳螺讲究喝啤酒,喝上两瓶啤酒,更带劲。 “清明螺,肥似鹅”。 说完蛳螺之后,虎头鲨该上场了。 虎头鲨,称呼很多。 上海、苏州把虎头鲨称作塘醴鱼,杭州人叫做土步鱼。 虎头鲨这种鱼,其貌丑陋,面目凶恶,头宽而扁,大嘴,有细小牙齿,浑身黑褐色,鱼鳞极细。 虎头鲨属下沉鱼,常趴在泥土附近,或休息,或觅食。很容易捕捉,家乡板浦人故称呼它“虎头呆子”。 清代陈璨在《西湖竹枝词》中赞叹:“清明土步鱼初美,重九团脐蟹正肥。” 高邮作家汪曾祺对虎头鲨也钟爱有加,甚至还作歌传颂。他在《虎头鲨歌》写道:“虎头鲨味固自佳,嫩比河豚鲜比虾。最是清汤煮活火,胡椒滴醋紫姜芽。酒足饭饱真口福,只在寻常百姓家。” 据闻,宋庆龄宴请外宾时,宴席就上了虎头鲨这道河鲜,外宾品尝后,叫绝不已。 虎头鲨吃法多种,以汆汤为最佳。 比虎头鲨还招眼的是长鱼。 长鱼,时髦话,土话就是鳝鱼。 烧沸水将鳝鱼汆熟,划成鳝丝,清水洗净,吸干水分,用刀切成细丝,红辣椒、洋葱同样切成丝,把锅、以及油烧热,添入调料爆炒,洋葱不能炒的太熟,断生即可,然后勾芡,再撒上胡椒粉出锅,不要用味精,一时间,鳝丝的鲜香、洋葱的辛辣、红椒的辣香,融合在一起,整个世界都飘荡着香气,那香气,奇香扑鼻,荡气回肠,鲜而可口,相当勾魂。 在春天里,叫上几知己,远离尘世间的喧嚣与浮华,泛一叶小舟,在盐河悠哉悠哉,自在畅游,任游东西。 离盐河不远,秋园里有一片偌大的桃林。桃林北侧,有一“秋园人家”酒肆。“秋园人家”酒肆店幌在春风中迎风晃荡。 酒肆老板,姓陈,名朝阳,个子高高的,身材瘦瘦的。他经营有道,生意兴隆的很,从早到晚络绎而至的食客,无一不以品尝河鲜为雅。 盐河游罢,然后,直奔“秋园人家”酒肆,寻一窗口坐下,点上几道河鲜,上一壶烧酒,一阵春风从窗口涌进,空气里浮动浓浓的菜香、酒香、桃花香。因为菜香、酒香、桃花香,人在微醺中愉悦,兴奋。 盐河里的河鲜,不知道到底,滋养了多少代板浦人,河鲜的味道始终浸润在板浦人的岁月里,流淌在板浦人的血液里。 可惜,现在我至爱的家乡板浦,暂时落后了,但我们总还可以回到口腹之乐的享用里,在唇齿间细细地品尝家乡古镇板浦原来的,河鲜的滋味。同时,衷心祝愿,我的家乡板浦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千字小文《餐桌上的板浦河鲜》一稿,终于写成,搁下笔,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江苏省连云港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时常有文章发表。连云港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
来自: 昵称1617776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