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特务机构的头目没几个有好下场

 冲霄3e8ixadnpn 2019-12-26
   内容摘自《明代特务政治》、《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明代宦官》。

   明代的政治是特务政治,皇帝更多地依赖特务监控官员与民众,有名的特务机构是东厂、西厂、锦衣卫、内行厂。

    明代自大太监魏忠贤乱政后,天下骚动,人心离散,崩溃局面已经形成。末代皇帝朱由检更进一步地厉行特务政治,强化特务组织,恢复许多已经废除的特务机构。他企图依仗特务来维持摇摇欲坠的专制统治,举凡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刑法侦缉等大权,完全交给特务掌管,造成了明代特务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

    而特务呢,在有明一代的历史上就从没有过真正地想为国为民做一丝一毫事,现在眼看自己的主子快要倒台了,更一心一意为自己以后打算。

   终于在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山西大同挥戈东向时候,扼守从宣府到北京几百里险要城塞的特务,全都自动打开城门,将李自成的军队迎接进来。明代这个近三百年的专制统治的江山,就断送在特务手中了。

   但这些特务打开要塞城门迎接李自成的军队,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日后富贵打算,绝不是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有什么认识。他们的思想上只是:旧主子打倒了,再投靠一个新主子,以便再来搜刮人民、饱填私欲而已。

  东厂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命所宠信宦官担任首领。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其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东厂从设立到皇帝朱由检亡国时为止,前后共二百二十多年,就没有停止过,在这二百二十多年里,一切侦察、诬陷、屠杀、冤狱,直接间接都是从它这里发动、执行的。

   东厂直接受皇帝指挥,就是说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人都要在它的监控与侦察之中。因为事关机密,且责任重大,所以皇帝也特别重视,派去主持的宦官都是心腹的亲信。

西厂

    西厂的设立非常的偶然,成化十二年(1476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当时李子龙以“左道”驰名一时,在朝中有极多的亲信。在亲信的帮助之下,李子龙有机会深入内宫,到万岁山等地观察。虽未明其真正之意,但据传李子龙意欲弑君,并且被锦衣卫校尉发现,李子龙遂伏法。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再次发生,皇帝朱见深十分想了解宫外的民臣动向,于是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

    这个乔装成百姓的侦查是不成气候的,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 西厂以汪直为提督。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西厂成立后,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

   西厂仅仅成立五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内阁大学士商辂及同僚万安、刘珝、刘吉上疏,历数汪直的十大罪状,请求皇帝革除西厂,废黜汪直。于是撤销了西厂。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皇帝觉得没有安全感,只相隔一个月,西厂恢复,汪直复出。

   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办下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但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

   几年以后,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正德元年(1506年),西厂再次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内行厂

    原来独裁政治发展到最厉害的时候,独裁者不但对一切臣民都不放心,就是对他自己的特务也不会完全信任,往往另外用一批特务来监视侦察这一批特务。

    内行厂就是这种特务之特务的机关,东西两厂都在它伺察之中,宦官行动也归他们侦缉,其行为比东西两厂更为酷烈。

    当时,西厂与东厂都是受司礼监大太监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

   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出,天下骚动。内行厂设立四年左右时间,刘瑾被凌迟处死时废止。

锦衣卫

   锦衣卫的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属于军事特务机构。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锦衣卫一直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锦衣卫头目由皇帝信赖的人担任,只对皇帝一人负责。锦衣卫的权力很大,他们可以逮捕任何级别的文官,甚至是皇亲国戚。逮捕后,锦衣卫有权进行秘密审讯。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发生。朱元璋注意到这一点后,一度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削弱他们的权力,不允许他们进行秘密审讯。

   等到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又恢复并加强了锦衣卫的权力。在那以后,锦衣卫逐渐达到极致。他们权力很大,又几乎不受约束,常常罗织罪名,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让群臣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因此有人评论,明朝的灭亡,有锦衣卫的一份“功劳”。

   锦衣卫虽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可他们的头目没几个有好下场。

   锦衣卫的头目叫指挥使。指挥使属于正三品,与六部的侍郎级别相当。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太大了,他们在宫中跺一跺脚,整个朝野都会起震动。

   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叫毛骧,毛骧很早就跟随朱元璋,深得朱元璋信任。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毛骧带领锦衣卫搞台一起大事件,将本已尘埃落定的“胡惟庸案”又翻了出来,把案子性质从“擅权枉法”变成“图谋造反”。

   这四字之差,导致民间血流成河。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数万人之多,满朝文武几乎被杀、被关、被流放完了。就连开国元勋、位极人臣的韩国公李善长,都被满门抄斩。

   毛骧为朱元璋搞“胡惟庸案”做为了很大“贡献”。可是,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事后,为平息众人的怒火,朱元璋以胡惟庸余党的罪名,将毛骧杀掉了。

    锦衣卫第二任指挥使叫蒋瓛。蒋瓛在任期间,搞了一起很有名的大案——蓝玉案。蓝玉是一代名将,明朝开国功臣。他的身份非常特殊,是皇太子朱标妃子的舅父,属于皇亲国戚。可他居功自傲,惹恼了朱元璋。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无法驾驭蓝玉,就动了杀心。

   1393年,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蓝玉本人被剥皮实草,还被抄家灭了三族,并株连杀掉约一万五千人。

   蒋瓛在“蓝玉案”后,被朱元璋给赐死。

    锦衣卫第三任指挥使叫纪纲。纪纲深受明成祖朱棣宠幸,权倾一时。他帮助朱棣清除异己,手上斑斑血迹。他曾经残忍地将内阁首辅、大学士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又诬陷浙江按察使周新,导致其以谋反罪被处死。

    蒋瓛作恶多端,下场也很惨。他因得罪了一名太监,被揭发“造兵器万计,欲图不轨”,最终被明成祖朱棣以凌迟处死,全家男女老少发配戍边。

    锦衣卫第四任、第五任指挥使分别是刘勉和徐恭。他们“临事谨饬,御下严整”,史书的评价颇为不错,结局还算可以。

   锦衣卫第六任指挥使叫马顺。马顺是大太监王振的亲信。王振忽悠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也先大军包围。朱祁镇被俘。怂恿朱祁镇御驾出征的王振,死于乱军之中,史称“土木之变”。

   王振死后,马顺还如以往那样大大咧咧地呵斥群臣,被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活生生地打死在朝堂上。

    接替马顺的指挥使朱骥,持狱公正,风评不错。

   朱骥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岳父,即于谦。于谦能够选上朱骥为女婿,就是看中他性格纯善、办事公允、刚直果敢。朱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后,着手收拾马顺留下的烂摊子,整顿纪律,惩罚违法乱纪的锦衣卫,将清正廉明的人选进锦衣卫。同时,朱骥还改革了“诏狱”里过于残忍的刑具。

   在朱骥的整顿下,锦衣卫的风气大为好转,没有出现大规模杀戮现象。

   锦衣卫第七任指挥使叫卢忠,此人权欲熏心,一手制造出有名“金刀案”,卷入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之间的权力争斗。后来,他又装疯卖傻,想保全身家性命。可是,明英宗朱祁镇再次即位后,仍然将他凌迟处死。

    锦衣卫第八任指挥使叫逯杲,逯杲的发迹始于太监曹吉祥的推荐。后来,曹吉祥准备谋反,逯杲打算告密,被曹吉祥的侄子曹钦一刀砍了脑袋。

    锦衣卫第九任指挥使叫门达,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将门达流放到广西南丹卫充军,不久死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