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便溏泻、腹痛欲泻,34剂中药加减,治好慢性结肠炎

 旷世奇药 2019-12-26

吕某,女,21岁。

诉经常大便溏泻,时轻时重,时作时休,已1年有余。发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溏薄,夹有黏液,腰酸足冷。

经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查: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久泻。

证属肝脾不调,日久及肾,肾阳亦虚之证。治以健脾抑肝。

药方:黄芪20g,白术、山药、莲子、白芍各15g,芡实、白扁豆、木香、砂仁、陈皮、鸡内金各1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并嘱其调畅情志,禁食生冷黏腻之品。

10剂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腹痛等症状减轻,但仍有腰酸足冷,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补骨脂、肉桂各10g,干姜5g,连服24剂,诸症悉除。

医案出处:李德新

脾主升清,运化水谷精微;胃主降浊,受纳腐熟五谷;脾胃同居中焦,通上连下,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如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运化无权,则清浊不分,而致泄泻。

因此,认为脾胃虚弱是导致慢性结肠炎的关键,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运化精微,聚水成湿,积谷为滞,湿滞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稍有饮食不慎或劳累即发作,日久成为慢性结肠炎。

治疗慢性结肠炎之健脾药有其特点,因健脾药性味多甘温,属滋腻之品,故健脾时必须注意滞邪之弊。因此,在临证中,根据需要适当加入木香、砂仁、陈皮等行气化浊之品,使健脾而不碍祛湿。

治疗慢性结肠炎在调补脾胃的同时,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审因论治,其中特别强调调肝益肾的重要性。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本病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焦虑、抑郁、恐惧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肝旺脾弱,肝脾不调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