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系列(山西篇)——沁州黄小米

 江湖无岁 2019-12-26

地理标志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沁县小米

沁县黄小米,因耐瘠薄,抗干旱的特性,适宜在海拔较高、气候微寒、温差较大的山岭地生长,故名'爬山糙'。其色泽蜡黄、晶莹透亮、颗粒圆润、状如珍珠,绵软可口、清香扑鼻,所含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普通小麦、大米,不但煮饭味美甜香,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小米。民间有谚语称'金珠子'、'金珠不换沁州黄'。是晋东南乃至北方广大地区人们传统营养食品、滋补佳品。

山西省沁县全境属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东依太行山,西屏太岳山,浊漳河数条支流纵横交错,是人类早期农业开发区域,谷子培育历史达到1万年以上。

沁州黄小米生长区域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较长,春、夏、秋三季相差不多,平均日照时数2475—2887小时,平均气温22.6℃,绝对温差18.9℃。位于山坡中上部的红黄色褐土最适宜沁州黄谷子生长。沁县一带丘陵起伏,春夏雨水充沛,秋季温差大,干爽多风,经过万余年的自然选育,'沁州黄'在这里安家落户。

与一般作物宜种在肥沃土地不同,'沁州黄'只长在沁县慈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等十几个自然村,约1000多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有人曾把'沁州黄'引种到外地种植,第一年尚有'沁州黄'的特色,第二年就会变种。因为沁县这一带含有特殊物质的深褐色黏性土壤,耕种时既不能施磷肥,也不能施氮肥,否则就会减产。

沁州之东有奇山,八角九顶,名曰檀山。檀山的主峰叫凤凰台,相传是凤凰栖身之地,当凤凰飞来,天下群鸟都来朝拜,山间散落的鸟骨俯拾皆是。

唐中期,沁州一带连年大旱,禾苗尽皆枯死,只有凤凰台脚下的一座寺庙周围稀疏长着几株谷子,秋后寺僧将谷种分散村人,这种特别耐干旱的谷子从此延续到现在。

明嘉靖年间,沁州黄小米成了宫廷贡米,享有'天下米王'和'国米'之尊号。

清康熙年间,沁州籍官员吴琠将家乡小米带进宫敬奉康熙,康熙食后,神清气爽,当即赐名'沁州黄'。

清光绪年间,沁州黄小米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

1915年,沁州黄小米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级金奖。

1986年,沁州黄小米在全国赛米会上获评为'一级优质米',荣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并被大会确定为'衡量全国各种小米优劣的标准'。

1988年,沁州黄小米在全国赛米会上获评为'一级优质米',并获得金奖。

地域保护范围:沁州黄小米原产地域范围以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沁州黄小米'原产地域范围的请示》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山西省沁县的牛寺乡、段柳乡、松树乡、次村乡、南里乡、南泉乡、杨安乡、漳源镇、定昌镇、新店镇、册村镇、郭村镇、故县镇;武乡县的涌泉乡、故城镇、丰洲镇;襄垣县的 亭镇、王村镇;屯留县的吾元镇等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