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与学的方法论(四•上)——研讨写景...

 123xyz123 2019-12-26
语文教与学的方法论(四·上)
——研讨写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歌鉴赏的方法与途径

说到诗歌的教与学,这是一个很重的话题。如果就诗歌的历史而言,远到两千多年的《诗经》时代,近到当代的百家诗坛。我们不可能将历经久远,文化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一言了之。尤其是这次部编委对语文教材进行的改革,更注重了文言文和诗歌的比重。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多下些功夫。我们总要在教与学上找到鉴赏和学习诗歌入门的途径。总结出具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的普遍规律。

就我们初高中学习的诗歌来看,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写景的,另一类是叙事的。单就前者的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诗歌教与学的方法论而言,我们不外乎要依寻着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小到大的分析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与学的实践。这依然是我们按着哲学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重点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类的诗歌,它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寓于景与物之中,或者是借助于景物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来加以表达的。如果我们在诗歌的主景上多动动心思,综合考虑于之相关的、相联系的、起衬托作用的那些景物,再结合着作者的生活经历与当时写作背景,也就不难把握诗中的情感。

假定我们以苍穹中的月亮为话题,并借助于这个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如果我们以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的这首诗为主,怎样展开课堂教学,落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法的:

首先由老师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我们管这种方法叫做“引题”:


时值中秋佳节,仰望长空,深蓝色的苍穹,悬挂着的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播撒在人间旷野。

观天空中的玉盘寂寥静默,看人间灯火,五光十色,车水马龙。悟人生经历,不由人联想到生命旅途中的阴晴圆缺。

想古人李白,借明月思乡。床前明亮的月光透过窗纸,映照在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头眺望,窗外空中现一轮明月;低头沉思,油然想起远方的家乡。字里行间的流露出的情感,无不是游子做客他乡的心声。

然后,进入正题。老师既要过渡,又要泛读:

念白居易与元稹,借明月友情抒怀(过渡句):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引领学生:默读—齐读—指定学生读—再齐读,然后进入讨论,下一步以每一行诗句为依托,最后归纳整理出下面的意境:

皇宫中的银台金阙笼罩在沉沉的夜色之中,我独自留宿在翰林院,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八月十五的月色新亮皎洁,它是我牵挂远在千里的朋友的心灵写照。渚宫东面的烟波让人感到有些寒意,浴殿西头的钟漏在告诉人们夜已经很深了。我现在担忧的是你不能看到这清亮怡人的月光,湖北江陵地势低下,秋天的阴气足以让人感到阴气湿冷。与白居易一起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发起人之一的元稹,此时被贬在江陵,境况如何?无不怀念在心头。

——归纳到这种程度,就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然后过渡到其他诗人在写月亮的的诗,可以提示:苏轼的,张孝祥和辛弃疾的。

这时完全可以由老师做以下的示范,也可带领学生们回忆他们有过的积累,但是占用的时间以短为原则。我们提倡这种短时间离开重点的过程,称之为曲径通幽,表面上看是离开了,但实际上潜移默化巩固旧的,感悟和知晓新的。也就应和了孔子所说的那句话:温故知新。以下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来做的事:(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