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通缉令比较粗糙,能抓到人吗?衙役:你看看画像旁边写的啥?

 鹿文康金 2019-12-26

字数:1242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很多喜欢观看古装影视的朋友,大家都曾留意到,当官府衙役在城墙上贴通缉令时,立即引来无数人热情围观,如同刷头条、蹭热度般,立即沸腾高涨,一时满城风雨。当我们看了那些画像,不禁满头雾水,就凭这画功,恐怕就是逃犯的亲娘来了也认不出吧,更何况稍微易容乔装一下,官府能抓到人吗?这替古人担忧呀!

海捕文书,是古代官府缉拿逃犯的公文,等同于如今的通缉令,“海捕”意指范围很广,一般要面向全国进行追捕。海捕文书上面除了写有逃犯的姓名、年龄、籍贯、罪行等外,往往还配有逃犯的头像以及身体的典型特征,即“画影图形”来帮助官民辨识和捉拿

据史书记载:春秋末期,楚平王为了追杀伍子胥,还专门命人画了他的头像,张贴全国,重金捉拿,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份通缉令了。其实在古代并不是靠通缉令上的画像来捉人,几种方式简单却高效!

第一种:身份盘查制度

古代人也有身份证,最常见的就是虎符、鱼符、腰牌等等,上面刻有持有人姓名、职务、籍贯等,甚至是特别注明身份证用途。最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照身贴”,随着历朝历代的完善,除了身份证,外出求学经商还需要的配套的“路引文书”,如僧侣的“度牒”等等。

古代关卡林立,严控流民,盘查制度非常严格,没有相应的身份证件及外出文书,几乎是寸步难行。商鞅就是因为忘带了身份证而被拒绝夜宿、出关,最终返回封地,被车裂而死。

第二种:保甲连坐制度

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最本质特征是以“户”为基本单位,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作为一种村镇政治制度,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开阡陌,编什伍,实现连坐制,但其本质上是将军事制度应用于民间。

说白了,就是一家包藏逃犯,九家举发有责,如若事发,十家同罪。古代人口本来就不多,生活又相对集中,基本上是熟人社会,如若发现陌生人,大家便主动围观询问,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定会被扭送报官。

第三种:举报悬赏制度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以为百姓们会对逃犯的相貌感兴趣?其实他们最关切的就是旁边的那行小字,主要是悬赏金额啊,虽然古人识字率不高,但对金钱的热情还是无限高涨地!那可是政府担保呀,童叟无欺,动辄成百上千两的真金白银,简直要亮瞎人眼呀!毕竟在古代几十两银子足以支撑小富之家的一年用度了,就是那些朝廷大员,要是没有外快孝敬啥的,一年俸禄也就几百两而已。

如此这般算计,那些逃犯不就是游走的巨额彩票吗?在古代举报生人的中奖率极高,要是侥幸举报成功,那简直就是咸鱼大翻身,祖坟冒青烟,要羽化登仙的节奏啊!如此境遇,谁人不想?于是乎,遇到他乡外人,管你是程咬金、张飞,还是李逵,跑了可就冤大发了,先举报收押再说,然后回家洗洗等着揭奖吧!

正因如此,通缉令哪怕画像再怎么抽象,也抵不过吃瓜百姓们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只要钱到位,神仙都归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逃得了吗?

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享诗词之美。

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联袂推荐!

小编来给大家送福利了,先到先得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上下两册)

一千套免费包邮赠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