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智者1111 2019-12-26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

红尘杂事,心被物烦,如牛如马,总不得闲。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来自洞见 12:29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涂山朗读音频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修心”则是必修课。

为人不可欺心,处世应有良心。

孟子曾提及四颗心,一个真正有福气的人是离不开这“四颗心”的。

01

恻隐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都听过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出自《告子章句上》。

当我们见到不幸之事、悲惨之人的时候,内心总是会有所触动。

就像孟子讲的那样:当人们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入井里时,都会感到恐惧,心生不忍。

有一次,齐宣王看到有人牵着一头牛经过。

齐宣王便问道:“你要把牛牵到哪去啊?”

那人答道:“我要杀了这牛来祭祀啊。”

齐宣王看到牛瑟瑟发抖的样子,心有不忍,于是出言制止道:

“放掉它吧,我不忍心看着它发抖,这就好像没有罪的人马上要进刑场一样。”

那人问道:“那是不是就不祭祀了呢?”

齐宣王说:“这样的大事怎么能取消呢,你去找只羊来代替它吧。”

这件事很快就在齐国传开了,很多人都因此嘲笑齐宣王是个吝啬鬼,连一只牛都舍不得。

但孟子为齐宣王竖起了大拇指。

孟子来到王宫,对齐宣王说:

“您这是仁爱之道啊。您将牛换成羊,是因为您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

君子对于动物,看到他们活着,便不忍看到他们死去,您这正是君子所为啊。”

在孟子看来,恻隐心便是仁爱之道的开端。而齐宣王正是凭借着这番仁爱,成为一代霸主。

因为有恻隐心,我们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因为有恻隐心,我们不忍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恻隐心,能够引导一个人走上“以善助人”的道路。

助人者,人必助之;善人者,人必善之。

心怀恻隐,则福报自来。

02

羞耻心
孟子提到的第二颗心叫“羞耻心”。

孟子一向注重“羞耻”二字,他认为一个人若能知羞耻,就可以成就圣贤之道;如果不知羞耻,那便与禽兽无异。 

他在《尽心上》中也说:知耻而为人,知耻而后勇

这句话的用意是要人知道:知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值得夸耀的品质。

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先知耻,才能勇于改错,只有勇于改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如果不知羞耻,那终将陷入不自知的虚幻,最后害人害己。

据说,王阳明在江西剿匪的时候,曾给山贼讲过“羞耻心”。

有一次,王阳明逮住了一个山贼头子,并且还是个读过书、听说过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山贼头子。

那山贼头子虽然被擒,却一脸不屑,他嗤笑王阳明说:“王大人,你说人人都有良知,我却不以为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干我这行的就已经没有良知了!”

王阳明听后,一言不发,立即让手下把这个山贼头子的衣服一件件脱掉。

脱到还剩最后一条裤子时,山贼头子跪地哀求道:“大人,给我留条裤子吧!要不我可怎么见人啊!”

王阳明笑道:“原来你还有羞耻心啊,这不正是良知吗?”

山贼头子恍然大悟,从此决定洗心革面。

清代李西沤曾在《药言剩稿》中说过:“贫莫贫于不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

只有知耻之人,才敢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知耻并非是耻辱,无耻才是真正的耻辱。

懂得以“耻”勉励自己的人,才是内心真正强大的人。

03

辞让心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所谓辞让心,便是懂礼守礼,便是守规矩,知进退。

在辞与让之间,做人智慧尽显,君子之道自明。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做“瘦羊博士”的人,这个称呼的背后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东汉设立太学,广纳有学识的人入太学做博士,负责授课讲学。

当时,光武帝刘秀十分重视文治,因此对太学的博士十分看重。

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旨,赐给每位博士一只羊。

但人这么多,羊又各有肥瘦大小,这羊怎么分呢?

这个问题难倒了这一群满腹经纶的博士。

他们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把羊都杀了再分羊肉,还有人说抓阉来分羊。

其中有一个叫做甄宇的博士,听到大家的议论,他一言不发地走到羊群中,挑走了最小最瘦的一只羊。

其他博士看到他的做法后,立刻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于是他们不再争论,在彼此谦让中把羊顺利地分完了。

这件事情传开之后,大家都对甄宇的谦让有礼赞叹有加,他也因此获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誉。

辞让,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你后退了,可能会丧失本能到手的三分利益;但得到的,却是无法计量的真情厚谊。

在昆明棋盘山的棋盘寺里,有一副对联: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能谦和辞让的人,拥有海纳百川的肚量;能谦和辞让的人,懂得吃亏是福。

04

是非心
孟子曾言:“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明辨是非,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是非不像黑白般分明,因此在是非对错面前,我们应该明目警神,理性分辨。

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如何识别人才的方法。

齐宣王问孟子:“该如何识别一个人有没有才能呢?”

孟子说道:“这就需要您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了啊。”

齐宣王接着问道:“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辨别是非呢?”

孟子回答道: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您的左右近臣说这个人贤能,这个人不一定贤能;

百官大臣说这个人贤能,这个人也不一定贤能,但全国百姓都说这个人贤能,那您就要多多留意了。”

孟子辨别是非、识别人才之道,在于明标准,懂方法。

百姓都说好,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核实之后,方才信之任之。

其实,是非曲直,皆有标杆,找对标杆,便能辨明对错。

明辨是非之道,不可偏听,要广纳意见;不可只听,须以行审视。

正如陆游所说:“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

要想明辨是非,便需多听,多看,多察,切不可妄下定论。

如果说人生如水上行舟,那“是非心”便是指引方向的灯塔。

《小窗幽记》有言:心为形役,尘世马牛。

红尘杂事,心被物烦,如牛如马,总不得闲。

这是大多数人的困境。

唯有不断修炼心境,才能成为人格完整的自己。

与朋友们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