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氏太极劲力重点“棉里裹铁”

 秋林 2019-12-27


杨氏太极讲的是棉里裹铁,许多人只注意了棉,没有注意到铁。要把手练棉软其实很容易,但要练出裹铁的感觉就难了,里面要注意方法。其实,裹铁才是杨式太极劲力的重点。

杨氏太极拳劲力的四个要素:

一、'沉转走化” 
这里的沉,指的是三重意思:
①是沉肩坠肘。要两手成为弯曲的两张弓,在自身使用力量最小的情况,利用生理曲形成最大的张力,格挡对手的攻击。当你的手沉肩坠肘,呈自然弯曲的情况下,对方想抬起你的手,或把你的手按向你自已的胸前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你一点劲都没用,对手都感觉到你的手非常重,非常有力。

②是身体重心下沉。重心下沉可以使对手的劲放空,引导对手拨根,同时让自已站的更稳。

③是肩珠和肘珠向外、向下运动,以开劲的方式引长对手的劲路。对手的劲一旦被引长,就容易重心失衡,或亮出空档。但只是沉,还是不够,如果只是沉着保持不动的话,就会和对手形成抗劲,那就不是打太极了。

因此,第二个字的“转”的作用就出来了,在沉 的基础上转身、转手、转脚,把对手的力量全部转到地下,化解身上的压力。一沉一转加起来的效果,就称为“走',意思就是让对手的力量在自已身上走掉,是为沉转走化。在走化的过程中,两脚要随身体重心的变化虚实过渡。否则,手上手劲走化到腰以后,两脚不能虚实过渡,也无法达到走化的目的。

二、回身引带
杨式太极以走化为开,既然走化为开劲,身 形上也必须张开。在手上通过棚、捋二劲走 化对手劲力的同时,脚也必须悄悄伸出。伸 到什么位置?必须伸到对手的重心之下。这 样一来,不只是劲路上为开,身形同样是张 开的。

为什么要悄悄的出脚,一是为隐藏自已的劲路,不让对手发现我方即将发击。二是保持自已运劲的稳定,协助手、肩、腰等部位以抽丝劲引化对手的力量。手上作用,手上就是两个字“引带”。在引带的过程中,八种太极劲法都可以用到。

只要能够做到沉转走化,就可以轻易拨偏对方的力量。)然后,他变棚为捋,将对方的力量引带的向他身后进发,使对手失去重心或处于背势。两手(也可以是一手)向上,向后引化对方的劲路,一脚却悄然伸到对方重心之下,多数情况下是侧身。看起来就象回转身体一下,故名“回身引带”。杨式太极以开式引劲的关键,没有这一步,以合势发劲的效果就不太好,要么发不出劲, 要么发出劲后,被敌方成功走化。

因此,手和脚的动作,必须在腰的协调下,配合转动,手要以肘为圆心转动,腿要以膝为圆心运动,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两身两腿的四张 弓,以抽丝劲的方式运化劲力。

三、凌空壁立
凌空壁立是发劲的前奏,也是能否顺利发出 猛烈太极整劲的关键,不能做到凌空壁立, 就无法发出太极整劲。凌空壁立要从对敌和 对已两个层面理解。

对敌方面:在通过回身引带,使对手失去重 心或处于背势后,开势(或开劲)也就走到 了尽头,现在需要的就是合劲出击(或合势 打劲)。整个过程必须是以手领劲(两种领劲方式,一是中指根领劲,二是用掌凹陷外领劲。两种方式都可以,看个人的习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以腰腿运化,带动身体极速前逼,尽量做到用意不用力,否则到最后关头就会出现发劲不畅的问题。

对已方面:意想自已的后方就是万丈深渊, 掉下去绝对有死无生,而对面的敌人则是绝 壁,只有用身体靠上绝壁才能有一线生机。 因此,必须放下一切杂念,感觉整个身体都 是透空状态,除手、肘、肩、腰等部位除了 做到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松腰以外, 没有一丝多余的力气。以后腿蹬地,裆劲前追,裆部内裹(注意,此时不是把裆开撑圆,而是把裆裹圆,撑的力向外,裹的力向内),形成身形和劲力内合,带动身体前冲,同时身体前冲劲作用于肩,使肩部摆动,以肩部的动作带运肘部和手部的动作。此时有个要领,就 是即将作用打击手而发劲的那支手,其肘只 能在肩的带动下作向下、向后或后前的小辐 度运动,以此催动手部向前、向上快速运动。在这个过程里你的身体是透空的,不要发出一点力量,要把所有力量放在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使用。

四、撞击吐劲
杨式太极有拳打一寸之说,其实这话已经说明 了杨式太极吐劲的距离,也就是10CM右左。也 就是,在靠近对手身体的最后10CM吐劲,杨式 太极吐劲时手伸出的距离也就是10CM左右。吐劲时,肩部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你可以象想你的手掌或拳是一根钉子,而你的肩部是一把锤子,把进步、裹裆产生的力量通过松腰猛然转移到肩部,使肩部产生猛烈摆动(也可以说成是抖动),在松沉的基础上瞬间猛然发出极强的撞击力。这个劲力就是靠劲。可以用这个劲力直接打人,也可以用这个劲力转化或增强其它劲力。可以说,在吐明劲时,杨式太极的其他劲力都离不开肩部靠劲的支持,在肩从不同方向冲击力的作用下,通过肘与手的作用,可以催生其他的七种太极劲路吐出明劲。

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撞击吐劲,也必须保持沉肩、坠肘、松腰、含胸拔背(注意,吐劲时是裹裆而不是开裆)的状态,否则肩、腰、腿产生的整劲就会运行还畅,无法较好的吐到手上。当整劲通过手部吐完了,立即松沉下来。你是否吐对了劲,有个办法可以检查,那就是如果你吐完劲后,如果身体某个部分已经用了僵劲,就说明你的那个部位没有轻沉。如果吐劲后全身仍然轻沉,那就说明你劲路吐对了。

杨式太极除了打击人的瞬间,一般不发明 劲,基本上都把劲力隐藏在松沉的动作中, 在不发明劲时,以松劲的各种太极劲走化, 让对人感到你的手明明看似软弱无力,但接 触起来却非常重。其实,在杨式太极看来, 松沉走转也是发劲,只不过这个劲力不论快 慢,都保持比较平稳运行,象抽丝一样,所 以称为抽丝劲。而发明劲打击对手,则是由 抽丝劲自然过渡,所以称为棉里裹铁。而发 明劲的过程,就是把本来隐藏着的东西吐出 来一样,所以称为吐劲或者通劲。

其实,要体会到积柔成刚,只要专注练习“凌 空壁立、撞击吐劲”两个要素就够了,凌空壁 立就是以快速运转的抽丝劲积柔,也就是堆 棉花。而撞击吐劲则是成刚,也就裹铁。把 这两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是棉里裹铁,不知 不觉中吐劲发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