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渐华 2019-12-27

《道德经》可谓一部千古奇书。这部书只有区区五千字,上下文中不少文字是在重复同样的意思和道理,但千百年来,能够把这本书参悟透彻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领域的一座珠穆朗玛峰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在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里,《道德经》仅次于《圣经》,排在第二位,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就连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鲁迅也直言“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宇宙真谛。”毛泽东终生反复研读,认为这是一部奇书、兵书,充满了大智慧,晚年也随身携带。

《道德经》,主要讲的就是“道”“德”,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究竟是什么意思,谈一下我自己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看客海涵。

“道德”的含义

《道德经》中所言的“道”和“德”,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意思。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所连起来读的“道德”,是儒家概念的流传,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对儒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荀子在《劝学》篇中写到,“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发展到现在,基本延伸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两个字“良心”。

《道德经》中的“道”“德”,实际是分开来说的。传言《道德经》开始并无书名,就是叫《老子》,《道德经》是后人给它起的名字。在《道德经》正文中,“道”“德”二字几乎没有连在一起出现过,都是分开来阐述的。所以研究《道德经》,不要去纠结书名中“道德”的含义,“道”是“道”,“德”是“德”。事实上,《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汉代河上公版本),全文约五千字,核心就是讲了这两个字“道”和“德”(而非连在一起的“道德”这个词),前37章讲“道”,作为上篇,又称为《道经》篇;后38章(有些章节并列出现)讲“德”,又称为《德经》篇。

何谓“道”

要我说清楚何谓“道”、何谓“德”,真是一个大难题,难之又难,只能说以下是个人的一点心得。

“道”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道”。《道德经》第八十一篇总结篇中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书的总结和核心落脚点。点出了“天道”“人道”的本质。

什么是“天道”“人道”呢。简而言之,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万物存在和运转之理。从“人”角度出发,就可以理解为:一是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也是古人追求的“圣人之道”,一代理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提出“致圣之道”的四个层次: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成为无数人的毕生追求;二是应该守什么样的人生准则,《德经》篇很大一部分都在谈这个问题,大家最熟悉的道家所言的“无为”“不争”“恬淡”“守一”,实际都是一种人生准则;三是应该有什么的权谋机变,“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本传言写给士大夫或者统治阶层的书,充满辩证的对“有无”“上下”“难易”“长短”等作了统一,无不彰显着人生机变论。

何谓“德”

个人认为,“德”字相对简单一点,与现在的“德”字差别不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老子所言的“德”,是更高层级的德。比如“孔德之德,惟道是从”,意思就是拥有大“德”的人,就是坚决的按照“道”去做的人。在《德经》篇开头又说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就是做了有道德的事儿,不觉得有什么,跟没做一样,这才是上德。而总觉得怕失去“德”性,就故意去做认为是“德”的事情,反而不是一种好“德”。

所以,老子认为的“德”,更应该是遵循着“道”,顺其自然,这才是最高贵的品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