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渐华 2019-12-27

何为“道”

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这一书。老子所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再道教来讲,“道”是道教定义的核心思想,是以“清净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之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狱中的本源与主宰者,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他是一切的开始,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的“宇宙”的本体,又是指的“大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众生再众神面前,无论贵贱、贫富、聪愚,一律都是平等的。道教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可以,也都能够学道、行道、得道。

《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词一耳”。《混元皇帝圣纪》也讲过:“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说,老子既是“道”的化身。


何为“德”

“德”与“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的教义核心。《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其实就是这里的“德”。《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所以,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

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积德。“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说,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是违反“道”的准则,便是“无德”。《西升经·序》云:“道之在谓之德”。


“道德”的含义

在现代,人们对道德的定义,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主要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价值观的非强制性约束法。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内心信念与传统理念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与政治、法律、艺术等等形式有密切关系。形成了中国传统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的道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