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花开遇见她(四)

 云帆高扬 2019-12-27


那年花开遇见她

(四)

       上篇咱们诊断出了吴家东院悬挂之联的病症,那不怪吴家,也许该算在编剧的头上。实事求是地说,剧中多数联语还是有品位的,请看吴家东院这副联:

  威凤祥麟瞻气象;

  浑金璞玉具精神。

  威凤祥麟: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象征,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宋书·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浑金璞玉:未炼的金与未琢的玉。比喻人品纯真朴实。《晋书·王戎传》:“戎目山涛,如浑金璞玉,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这副对联上下两个成语相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文辞大气。上联展现非凡气象,下联彰显独特精神。

  再一起看看沈家的一副对联:

  偶向庭前玩秋月;

  每思堂上报春晖。

  这一副联诗意盎然,从中可以看到古人诗句留下的痕迹。

  “偶向庭前玩秋月”,读罢上联,有人会想起唐·白居易《秋池四首·其三》里的诗句:“谁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宋代的赵崇森直接以“玩秋月”为题,写有七绝一首:

  玉宇秋光无一尘,

  人人共喜桂花新。

  看来世态炎凉尽,

  惟有月明无贵贫。

  下联“每思堂上报春晖”之句,自然让人们背诵起孟郊的《游子吟》,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铭刻在无数人的心坎上!后人类似的诗句也很多,如宋·孔平仲《次韵和堂父发越州》:“薄宦牵挛不得已,此心何以报春晖。”宋·文同《送夏殿直》:“高堂今远郡,须念报春晖。”

  我感觉奇怪的是,剧中为何将“报春晖”变作“报晖春”?这个颠倒毫无意义,如果觉得“春”与上联对应位置的“秋”字平仄不谐,可以将上联中的“秋月”换作“桂月”,这是完全可行的,元末明初·叶颙《和万卷阁诗韵》有句:“桂月与松云,时复供清玩”。

       《那年花开月正圆》里佳联妙对还真有不少,下篇继续,各位记得请跟我来一同欣赏。

那年花开遇见她(一)

那年花开遇见她(二)

那年花开遇见她(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