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明强:魅力课堂——让数学焕发应有的魅力

 好好生活图书 2019-12-28
苏明强:魅力课堂——让数学焕发应有的魅力

苏明强

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特殊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审议组专家;曾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特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19泉州市“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等。

导 读

让课堂有光

在上海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上,苏明强老师执教了《确定位置》一课,下课后,学生纷纷拥到黑板前请他签名、留电话。在郑州的另一次教学研讨会上,苏老师执教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和《三角形三边关系》两堂课,因为是周末,用同一个班级。80分钟后,学生纷纷说:时间好快!还想继续上课!

“被学生喜欢”的场景,我们见的不少。但如果考虑到苏明强老师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身份,那么,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被孩子喜欢的场景,就有点特别之处了!师范学院的教授,关注小学的恐怕不多;不仅关注而亲自下水上课的,想必更少;上课而上得被学生喜欢、同行点赞的,那是少而又少了!

于是我们追问:苏明强老师的魅力何来?

在苏老师那里,数学冰冷的知识被转化成学生火热的思考,数学的繁难偏怪被转化为规律的神奇和美妙,数学的挑战性被转化为学生思考的乐趣……数学由此挑动了孩子的心弦。这背后,是苏老师“高观点下”对小学数学知识的俯瞰以及对教育教学转化乐此不疲的追寻。

苏老师的魅力还在他的性格、脾气上。如果您听过他的课,一定能感受到他的幽默、机智以及对孩子的喜欢和尊重,甚至他带口音的胡建普通话都变得那么可爱,成为孩子记住它、喜欢他的理由。

魅力是什么?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吸引力。

风格是什么?是气质、内涵与思维的整体雕塑。

从苏明强老师那里,我们或许可以思考: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有魅力,进而让孩子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课”;怎么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在课堂上找到自己、成就自己。

“山高人为峰”,我们要借魅力课堂的探索“照见”自己独一无二的光!

——导读撰文:陈洪杰

魅力课堂

——让数学焕发应有的魅力

张奠宙先生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散发着数学的巨大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数学教育。”那么,数学的魅力是什么?如何才能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

笔者在大学和小学进行长达14年的思考、研究与实践,在大学相关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取得成功,让大学生重新喜欢甚至爱上了数学。在大学生的鼓励下,2010年开始研究小学数学的魅力课堂,并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笔者认为:数学的魅力在于冰冷的外表蕴藏着火热的思考,体现在它的神奇和美妙,课堂的魅力在于通过师生的共同演绎,让数学焕发出应有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和美妙,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2014年笔者曾经撰写一篇文章《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提出了初步构想,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进一步阐述魅力课堂的教学主张、教学策略和设计原则等三个问题,与同仁商榷!

一、魅力课堂的教学主张

历经8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并提出了魅力课堂的基本主张:坚定魅力数学的信念,坚守魅力课堂的梦想;通过把握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焕发生命应有的活力。

这里包含三层含义,一是魅力课堂的理想信念——坚定魅力数学的信念,坚守魅力课堂的梦想;二是魅力课堂的教学策略——把握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三是魅力课堂的价值取向——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焕发生命应有的活力。

二、魅力课堂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单靠“喜洋洋”“灰太狼”“光头强”“熊大、熊二”等外在素材来吸引学生,这不是长久之计,不是数学自身的魅力。我们应该从数学的外部转向数学的内部,从根源上寻找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通过把握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让课堂焕发出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

1、把握数学本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

数学本质是基于知识又高于知识的本位思考,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那么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这是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魅力的重要前提。

如何才能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核心知识,认真思考三个问题: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其中,是什么?是追问教学内容数学本质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本位思考,从哪来?到哪去?这两个问题是从知识生长和发展脉络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属于追问数学本质的辅助性问题,因此,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这是我们把握好教学内容数学本质的三个关键性问题。

比如:《确定位置(数对)》一课,这是方向与位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数对”的概念。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本节课就是教“数对”的概念,让学生会读、会写、会用也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和教学,没有真正体现出数学的神奇和奥秘,这样的课堂没能很好焕发出数学应有的魅力。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数学本质,这是魅力课堂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既要基于“数对”,又要超越“数对”,认识到数对的数学本质是“物体位置的一种量化表达形式”,这里包涵两层含义,一是数对是物体位置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二是数对是物体位置表达形式的量化结果,正因为“数对”对物体的位置采用“量化表达”的形式,才达到精准“确定位置”的神奇效果,这是“数对”和“方位词”在表达物体位置上最为本质的区别。

“数对”从哪来?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和“东、南、西、北”等方位词,学会了用方位词表达物体的大致位置,数对是物体位置表达形式的一次优化。“数对”又要到哪去?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小学数学中“数对”的概念,到了中学的平面解析几何,就被平面中“点的坐标”所取代,并统一称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到了大学的空间解析几何,就被空间中“点的坐标”所取代,并进一步拓展为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用三维坐标来确定空间中物体的位置。从小学的“数对”到中学的“二维坐标”再到大学的“三维坐标”,表达形式和名称都变了,但是,本质不变,都是物体位置的量化表达形式。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数对”的这一数学本质,把前面的方位词和后面的坐标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巧妙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物体位置表达方式从不精确到精确的过程,感受精确表达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量化表达的优越性,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很好展现出数学的神奇一面,这样,从数学本质的角度,才能更好绽放出魅力课堂的风采。

2、融入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妙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恰当地融入数学思想,那么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这是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魅力的根本保证。

如何才能准确挖掘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数学思想都有哪些?一般认为: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抽象思想包括集合思想、分类思想、对应思想、符号表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不变思想、极限思想等,推理思想包括归纳思想、演绎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等,建模思想包括简化思想、量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优化思想、随机思想、统计思想等。其次,我们还应该明确数学思想都在哪里?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一般地,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常常蕴含抽象思想,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常常蕴含推理思想,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常常蕴含建模思想,然而,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蕴含什么数学思想,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属于三角形的再认识。它是三角形认识的一次升华,是从图形外部感知到内在规律的一次探索过程,是从图形要素的认识到要素(角)之间关系的一次递进过程,是从直观观察到思想感悟的一次体验过程,它是将来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探索图形奥秘的重要基础。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数学结论的探索过程中,如果从数学知识形成的角度分析,数学结论是数学规律的一种抽象,蕴涵着抽象思想,主要是变中不变的思想,也就是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变”了,却蕴涵着“不变”的规律——内角和都等于180度;如果从数学知识发展的角度分析,它蕴涵着推理思想,为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我们可以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三类三角形中,分别选取一个代表进行研究,获得猜想,得出一般结论,这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涵着归纳思想;如果从知识拓展的角度分析,我们把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拓展到其他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办法,把多边形内角和问题都变成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蕴涵着转化思想。也就是,变中不变思想、归纳思想和转化思想是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蕴涵的主要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都是学生后续探索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基础。

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通过巧妙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融入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基础上,感悟数学思想,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妙,这样,从数学思想的角度,才能更好绽放出魅力课堂的神韵。

3、突出数学思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数学思考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推理是数学思考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合情推理的重要方式。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在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思考,并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更合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突出数学思考,那么就能让学生更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这是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魅力的关键所在。

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要通过深入分析教材,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核心问题,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串,以核心问题为统领,以问题串为线索,推进数学学习的进程,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它属于传统的经典概念课。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就引出分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那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听讲”的味道比较浓,而“思考”的味道比较淡,缺少应有的数学思考,缺乏必要的思维过程,学生也就没有办法真正体验到思维的乐趣,更无法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如果我们能够从数的认识的角度,在原有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数线上找到0、1、2、3的“家”(位置),然后提出核心问题:0和1之间“有没有”其他数?这样的问题显得很神秘,富有启发性,学生未曾想过,普遍感到好奇,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可以引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学习。接着,设计一个问题串:(如果有)是什么?(它们)在哪里?还有吗?把数学思考引向深入,这样,通过“有没有”“是什么”“在哪里”“还有吗”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不仅巧妙地把分数概念的学习置于数学思考之中,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思维的乐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从而感受数的神奇,激发探索数的奥秘,这样,从数学思考的角度,才能更好绽放出魅力课堂的姿态。

三、魅力课堂的设计原则

魅力课堂又该如何设计,才能让数学焕发出应有的魅力?笔者认为:在魅力课堂整体设计中,应该坚持如下三个基本原则。

1、站位要高、基点要低

魅力课堂的整体设计要坚持“站位要高、基点要低”的设计原则。如果课堂设计的站位高度不够,那么单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生普遍会感到单调乏味,难于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要让数学有魅力,让课堂有魅力,教学设计的“站位要高”,要站在“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的高度上设计教学。同时,还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基点要低”,应该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为教学设计的基点,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不仅顾及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能顾及到学习优异的学生,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比如,《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从本质上看,这是验证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的问题。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都有三条边(线段)”这一结论,这是正命题,是个真命题,如果把条件和结论对换位置,就得到它的逆命题“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逆命题是否成立?这就是本课的核心问题,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蕴涵着推理思想。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站在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的高度,从逆命题和推理思想的高度设计教学,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一认知基点,启发引导学生对逆命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凭借经验和直觉先做出合情推理,获得猜想,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发现原来的猜想是错的(逆命题不成立),同时,获得围成三角形的一般结论,这样的认知冲突,往往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正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学习历程,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魅力课堂的整体设计要坚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设计原则。如果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跟不上,听不懂,那么学生就不可能体会数学的神奇、美妙和思维的乐趣,更不可能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魅力课堂的教学设计,还应该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核心问题为统领,以问题串为线索,遵循由浅入深的设计原则展开教学,将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逐步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向深入,最终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让学生突然顿悟、豁然开朗,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感受数学的魅力。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它在多边形面积的探索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可以把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设计一串问题:“变不变”“怎么变”“为什么”,由浅入深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首先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思考,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角变了,周长不变,面积变不变?学生常常会凭借经验和直觉进行合情推理,获得猜想,认为“面积不变”,接着,借助方格图,利用割补法,通过演绎推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时再引导学生利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验证——面积变不变?通过验证明确了面积已经发生了变化,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面积“怎么变”,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面积“为什么”会变小?让学生再次利用面积公式解释这一现象,明确面积变小的根本原因是“底不变,高变小”的缘故,突然顿悟,豁然开朗,此时,数学无穷的魅力便油然而生。

3、明暗交融、和谐统一

魅力课堂的整体设计要坚持“明暗交融、和谐统一”的设计原则。要让课堂焕发出数学的魅力,教学推进的过程可以设计成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设计成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问题解决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发现并尝试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暗线的设计要融入数学思想,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感悟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这样,一堂课就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思考一串问题,问题解决了,新知识的学习也就结束,课虽然结束,但思维并没有停止,思考仍在继续,这就巧妙地把数学思考延伸到课外,激励着学生不断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比如,《分数的意义》一课,从本质上看,这是在分数表示“量”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表示“关系”的意义,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中,“数相等,量就相同”已经成为常识,然而,在分数的世界里,当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数相等,量却不一定相同”,这是一个认知冲突,也是分数的奇妙之处。因此,明线的问题解决可以作如下设计: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爸爸口袋里有一些钱,妈妈口袋里也有一些钱”,然后提出核心问题:爸爸的和妈妈的,一样多吗?紧接着,用“为什么”“怎么办”“还有吗”三个问题串,进一步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暗线设计融入数学思想,可以作如下设计:以“圆片”为载体,有序排列在黑板上,当整体是2个时,它的就是1个,当整体是4个时,它的就是2个,当整体是6个时,它的就是3个,这样,把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与“形”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体会到“整体”变了,“部分”跟着变,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变中不变的思想,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这,就是魅力的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