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别汉风、唐风、宋元风的建筑,看这个构件就够了 | 历代吻兽造型大全

 古建秦 2019-12-28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上多有装饰,非常有特色,这种构件还是区分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的显著标志,本次推送就为大家分析传统大式建筑屋脊上特有的装饰——吻兽。

延庆寺大雄宝殿,遗介制图

汉式吻兽:简洁朴素


虽然一般将吻兽或鸱吻的出现上溯至战国的《山海经》,但从汉代的画像砖和陶楼中可以看到,当时建筑的瓦面之间虽然已经有了朴素的连接装置,但并没有出现后来常见的异兽形象,早期脊式还是简单大气的。


东汉陶楼,湖北襄樊出土

唐式鸱吻:亦鱼亦鸟


在唐代成书的《北史·宇文恺传》和《晋书·安帝纪》中第一次出现了“鸱吻”的名称,从目前出土的北朝和唐代遗物来看,唐代鸱吻的样子逐渐定型,多呈瘦高的鱼型,在一些佛教建筑中还有呈鸟羽状的鸱吻,以象征西方极乐世界的妙音鸟。


北朝鸱吻

宋辽鸱吻:复杂华丽


鸱吻的形状,一般认为在中唐、最迟在晚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吻兽内又多了小型龙兽等装饰。龙的形象逐步出现在这时的鸱吻中,可能是受到当时游牧部落的影响。

独乐寺山门

值得一提的是,蓟县独乐寺山门作为辽代建筑的代表,由于现存一些唐宋时期的建筑,由于历经风霜,所以鸱吻经常有断裂、缺失的现象。而独乐寺山门的鸱吻也成为修复古建筑鸱吻的一大原型。例如五台山南禅寺的鸱吻就以独乐寺山门为样修复。

南禅寺

南禅寺鸱吻细部

辽代鸱吻线描图

可以看出,修复后的南禅寺鸱吻基本是按照独乐寺山门的鸱吻仿制的。在现存辽金建筑中,也有鸱吻缺失而没有及时修复的,例如金代善化寺三圣殿。

善化寺

宋辽金的鸱吻中,龙这样的异兽形象更加流行。鸱吻的装饰也越来越繁复。如宋代晋祠圣母殿和金代崇福寺弥陀殿。

崇福寺

崇福寺鸱吻细部

元代鸱吻线描图

明清吻兽:各司其职


明清对建筑的规范也更加明确,更加严格。民间又为这一套秩序附会了一众传说,所谓“龙生九子”的故事就诞生在这一时期,而龙的第九子“螭”就被安排在了屋脊两端,成为了辟火压胜的法宝,吻兽的形象最终定格了,在故宫、颐和园的屋顶上,我们都可以见到这一瑞兽的形象。



一方面,这一套奢华的装饰处处彰显着皇权,另一方面,却又处处凝结着工匠的心血,宝相庄严的寺庙屋顶,自然也不免有这样的吻兽来彰显净土世界的庄严。

宋画中,许多建筑的正脊两端不用鸱吻而用“兽头”。样式与垂兽相似,首向外尾向内兽角突起。明清城门楼上仍保留此种制度。

最迟到隋代已开始使用“火珠”(唐代已较普遍,宋《营造法式》规定宗教建筑正脊中部使用的“火珠”分两焰、四焰、八焰等不同式样)。明清时期宗教建筑,大多在正脊正中施雕刻繁复的琉璃龛、琉璃楼阁、宝瓶,还夹杂一些神仙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