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巫蛊之祸:汉武帝晚年的最大疑案,疑点众多,真相可能出人意料

 浩然文史 2019-12-28

巫蛊,是以民间礼俗迷信作为观念基础而施行的加害于人的一种巫术形式。汉武帝时巫风大盛,“巫蛊之祸”是发生于汉武帝统治晚期的一场政治风暴,它给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造成巨大影响,并改变了西汉的历史轨迹。对于这个历史事件,现在仍然有许多疑点在历史的迷雾里扑朔迷离。

图为巫蛊小人

一、巫蛊事起

汉武帝一生沉迷女色,后宫有多位佳人先后失宠,为重新获得帝王的恩宠,后宫嫔妃多次邀请女巫入宫,试图以巫术达到目标,同时对其所嫉妒者施以巫蛊之术,一时间后宫迷乱,时常有发生因后宫的巫蛊之事而牵连朝中大臣的事件。汉武帝一生非常迷信,晚年多病,疑心为左右人巫蛊所致。此时的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失去武帝宠信,而幼子刘弗陵深得武帝宠爱,同时外戚家族卫氏于朝廷当中的权势日盛。

图为影视剧中的卫子夫

有一次,汉武帝在白天小睡时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想要袭击他,霍然惊醒,从此他感到身体不舒服。水衡都尉江充自以为与太子刘据、卫皇后有嫌隙,又见汉武帝年纪已老,害怕汉武帝去世后被刘据诛杀,便定下奸谋,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有巫蛊作祟造成的。于是汉武帝派江充为使者,负责查巫蛊案,江充趁机陷害太子,在四处搜查后告诉武帝:“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趁机诬告太子行巫蛊诅咒武帝。

图为汉武帝画像

二、太子自杀

太子刘据被诬告后非常害怕,询问少傅石德应当怎么办。石德害怕因为自己是太子的老师而受牵连被杀,他告诉刘据既然无法明辩木人是否由江充自己放入,不如伪称诏令用符节把江充等人收捕入狱,查清他们的奸诈阴谋。太子虽认为此举不妥,但他毕竟走投无路,事态紧急,于是按着石德的计策行事。

图为影视剧中的刘据

秋七月壬午,刘据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刘据亲自监杀江充,又将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刘据将一切报告卫皇后之后,调发皇家马的马车运载射手,打开武器库拿出武器,此时长安城中一片混乱,纷纷传言“太子造反”。使者上报位于甘泉宫的汉武帝“太子已反”,于是武帝给丞相颁赐印有玺印的诏书,命令他“捕斩反者,自有赏罚。”刘据又发表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汉武帝于是从甘泉宫返回,来到长安城西建章宫,征调军队,与太子的军队抗衡。最后刘据兵败,汉武帝下诏收回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皇后自杀。八月,东逃到湖县的刘据被地方官围捕,他估计自己难以逃脱,便回到屋中自缢而死。汉武帝死后,幼子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

图为刘弗陵画像

三、巫蛊之祸的疑点

第一个疑点是刘据是否被冤死。《资治通鉴》记载:“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然而戾太子身边的太傅石德,首倡太子发兵作乱,为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不顾皇后及太子的安危,孤注一掷,更谈不上顾惜汉家的宗庙社稷,没有一丝一毫的“宽厚长者”的风范。再者,据《通鉴》记载,江充在戾太子宫中掘得蛊人后,石德为戾太子开脱“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而戾太子并没有当面否认他有埋葬蛊人的举措,这是否说明他诅咒汉武帝速死当属事实?后来宣帝下诏为其祖父议定谥号,本着“谥者行之迹”的原则,定为“戾”字。按照所谓周公谥法,“不悔前过曰戾”,戾太子先行巫蛊,又以兵戎犯上,正符合此特征。这也可从侧面证明,戾太子有实行过巫蛊的事情。所以,戾太子刘据是否被冤死一事,仍有许多疑点。

图为汉武帝画像

第二个疑点是巫蛊之祸是否由汉武帝策划,据《通鉴》的一些记载,卫太子与汉武帝的思想品格与统治政策不同。当时,汉武帝想要有人为他开边兴利,然而卫太子却倾向于守文政策。在武帝和太子并存的长时间里,朝廷中自然存在着两类官僚。一类是追随武帝的开边、兴利、改制、用法之臣,一类是拥护“守文”的太子的所谓“宽厚长者”。封建时代帝王最关心立储,当武帝发现昔日宠爱的长子与自己的政治观点、办事作风日益背道而驰的时候,是否会产废太子之心?巫蛊之祸的发生,卫氏的族灭,是否完全是汉武帝一手策划和导演的?江充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扮演的只是木偶和替罪羊的角色。

图为西汉疆域图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今再看巫蛊之祸,必然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这场祸乱涉及人物之众多,影响之深远,又掺杂了很多宫闱秘史,留下了很多无法考证的问题。今天的我们会为刘据的英年早逝而叹息,为汉武帝面临的有关亲情与继嗣的选择而感慨,也会因此而陷入对人性的进一步思考。但无疑这场早已尘封于历史中的千年前的祸乱,对于今天仍然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辛德勇:汉武帝太子据施行巫蛊事述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辛德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清华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3] 田余庆:论轮台诏,《历史研究》,1984年02期

[4] 徐卫民,刘江伟:西汉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长安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