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成建的“禅意书画”

 泊木沐 2019-12-28

赵成建,笔名任东方,号仁开。1971年出生,安徽人,1990年入伍,原为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画家。2017年退出现役,创办北京阳明书院,任院长,兼任南京日升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文化部艺术中心教授。中国禅艺书画和“后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

书画作品曾数十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大型国展并获奖,九十年代初就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获光明日报美术奖,中国首届小品画大赛优秀作品奖,95年中国体育书画展唯一的金奖等重要奖项,作品被国际奥委会收藏。数十年浸淫于禅艺书画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其禅艺书画以玄妙的境界,深厚的笔墨功底得到沈鹏、孙其峰、邵大箴等诸多名家的高度评价。

把历史折叠,我们就可与任一大师相遇

赵成建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学习书画,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期间,美院学习,二十八年的军旅生活,高级首长身边的历练,儒道释三家的学习与实践,和主流书画的亦步亦趋和背离等,让自己的人生起伏跌宕,冷暖交织。

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审美的认知是有很大区别的,具象到抽象,主题、历史到虚无、技到道,好坏皆是由“心”来判断。人在不同的维度,实际上是对不了话的,我们总是在不同的维度进行争吵,实际上毫无意义。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本来是一场实修的认知,却被历代文人衍生为一句口头禅,这是很糟糕的事,这是人的境界和审美的极大退化。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的这个偈,是深入浅出地在引导我们的思维,告诉我们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实际上书画家是很难听懂的,它背后隐藏的机密就在一个“空”字,是讲物质的“性”,我们一切所感知到的世界,其本质都是个假象,都是人的欲望的幻现,当我们进入深度的“静”时,就是“定”,这时“禅”才刚刚开始,你才有可能看到物质的假性,同时,也迎来了另一世界的精彩,此谓“观照”。这样的知见,要么是习惯性的根深蒂固的看透,要么是实修带来的真实境界。

文人书画家,在最初是有人有这样的禅修实践功夫的,他们知道真正的艺术高境界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内心的“虚极”和“空”,并不是我们常常以为的消极厌世,以及和世俗的背离。而是知道在另一境界中,我们原先执着的一切,无论多么华丽珍贵,真实可靠,其本质都是“幻”。以幻为真是我们产生执着的根源,产生痛苦的源头。艺术的“幻”也是我们心灵的舞台,艺术家不过是用笔墨在表演,来传递信息。只要对“静”有粗浅的认知,都会知道“徇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价值意义和来源。但后来,随着文人实修的越来越少,越来越浅,这种境界也越来越远离,越陌生。文人书画的内涵也越来越浅薄,大多失于一种形式,而不是内涵的极大丰富。

禅的“空”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知的“无”,而是有着丰富的觉知,是摆脱“实相”认知的一种升华,那么,禅意书画如何在极简的笔墨,甚至是无“相”之“象”中,用少有的技巧来表现极大的内涵,就看一个人的修为了。我们通常的法度、技巧等等都是“相”,我们不是说不可以用之,而是可用可不用,不一定非得要对其依赖。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标准是有差别的。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道理,没有人我的实相意识,就不会有所谓的笔墨、造型依赖,心里透彻了,清净了,进入无相之相的大清净,你怎么画都是对的,都是高明的。对相和技术的有效摆脱是艺术进入大境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我们在艺术实践中,太过强调 “我”的存在!把“我”遗忘,忘掉自己的技巧,忘掉自己的思想,忘掉自己的所学,甚至忘掉自己实践本身,这时,你的作品开始接近纯粹,接近虚极的状态,开始打动人,打动跟你一个差不多维度的人。

书法上,我学过二王、汉碑、魏碑等等,山水画,临过宋元明清诸家,越学越感知到,他们与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给我的不只是背影,还有微笑和谆谆教诲。这个时代与古人的差距是人为的,是历代一直延续的惯性稀释和颓废。其实,真正的差距只是笔和纸张等最低端形而下的差别,所谓的技巧、学养差距,都是一个强大的世俗思维和心理暗示,古代圣贤并没有离我们而去,他们在今天甚至比在世时展现的能量还要大,对我们的教诲比在世时还要卖力。孔子当初最多也不过对着三千弟子说教,老子的学生则更少,他们当初的思想学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系统地喋喋不休地对着这么多人诉说,历代大师的书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自己曾经的所学、思想、作品系统的、全面的展现给后学者。我们之所以难以感知到他们的境界和思想,是因为我们自己人为的隔离,而不是他们对我们的抛弃。只要你经常性的清坐下来,静静地凝视历史,凝视内心,剔除你不该有的障碍,他们就会在另一端恭候你的到来,和你对话,和你握手。

可见,历史是一张巨大的纸,我们不需要往前追逐,那样,只会离古人,离圣贤越来越远。而是,轻轻的把这张纸卷起来,我们就会在另一空间相遇,与大师握手!

但事实上,我们是很少相遇,因为我们习惯性的浮躁,习惯性的急迫,习惯性的颓废,我们被强大的惯性裹挟,停不下来脚步,放不慢灵魂,清不了被填充得满满的欲望,我们从来没有去认真打量自己,没有想想用什么样的思想去和古人对话、融合,所以,才导致背道而驰,导致精神的跌落,内涵的稀薄。

清代四僧以及弘一法师等先贤,他们大多时候有着灵魂的清净,以及与喧嚣的疏离,才有着超凡脱俗的书画。现当代的马一浮、赵朴初、林散之、启功、龚望等前辈,我们只知道他们是出色的书法家,而不知道他们都曾经常年独守着寂寞,手持佛珠,一心清净的念佛持戒,把灵魂塑造的清净、庄严、肃穆,这才是决定他们艺术高度,能进入历史的根本。

他们的恬淡虚无,恰是灵魂在另一端的高歌猛进!

当我在2017年脱下军装的时候,在别人看来是退守,然而,我自己却认为是更加勇猛!写字画画,不过是完善身心的副产品。

说到这,所有关于艺术技巧与过程,都是多余的了。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的笔,盘腿而坐,释放,再释放,一心只关注自己的呼吸,静静地,静静地,和时空融为一体。

这时,历史与当下,以及未来,可能会同时再现!

艺术名家评价赵成建(任东方)书画

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成建能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我很欣赏他的那种“静气”、奇崛和独立,并在他的书画中得到体现,展现了他的修为和良好的功力。这在当今是很难得的。

邵大箴(著名的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我看惯了画家的画以后,当我看到赵成建的画时,眼睛一亮,首先觉得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画家”画,当今“画家”画,要么太做,要么太老实,赵成建的画则不一样,笔墨非常的好,比画家的画笔墨好,构图有意境,有诗意,既冷峻超脱,又随和亲切,是文人的东西,又有点超脱。

孙其峰(著名书画大家,美术教育家):认识赵成建是在十多年前,那时他的书法已比较成熟,初具自家面目。让我惊喜的是,他的国画虽然偶尔为之,但却显示了极高的天分和良好的艺术感觉。画画的基础训练当然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还是其艺术感觉和天赋,赵成建就属于天分极高的那种,他用笔的率性和理智在其笔底非常自如,尽管那时他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完善,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判断,即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一个一流的书画家,其笔底的信息摆在那里。从他现在的作品来看,其书法、绘画是日趋纯熟,气象很大,格调很高,摆脱了今人的习气。并展示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超然的心境。以前我对他的鼓励和建议,今天,他正以行动在一一兑现。

李铎(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赵成建是军队书法家的优秀代表。他起点高、路子正、眼界宽、笔不俗。他不随波逐流,不为世风所动,耐得住寂寞,且持之以恒,他在深入学习传统的同时,充分的张扬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书风。

陈洪武(中国书协常务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成建一直保持内心世界的那一番宁静,那一番从容,他用美学的一种构成延伸到我们书法的结构和章法之中,以至于他写近现代大家,抑或写魏晋人都带有他鲜明的个人特质,传递着一种美,诚为不易。

他最可贵的是他们在当今的时风面前,能够坚守住自己的艺术追求,能沉得下去。他所拥有的精神状态,正是我们所要呼唤的,要像他那样,尽量的荡去浮躁,沉淀自己的艺术。

刘洪彪(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成建是比较沉稳的一种性格。他的书风追求较含蓄,他受魏晋和近现代人的影响比较多,比如说魏晋墓志以及于右任和谢无量等。他对这些研究很深入,但写的让人感觉出其不意,很古朴。他在十几年前就获过很重要的奖,那个时候他也就三十来岁,现在作为海军创作室专业书法家,作品已经很成熟了。

周俊杰(著名书法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成建是郑州美院书法专业的首届学生,那时,我兼任他们的书法老师。他那时的基础就比较好,也很勤奋。毕业后,他入伍从军,并很快在各类全国书法展上入选获奖。近些年,他很少参加各类活动,通过他的近作来看,理念很新,心很安静,风格独立,在碑和帖的两大体系中寻找到一个结合点,也很自然。这种探索在风格雷同的当下是很具有前瞻意义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书法家理应如此。

张坤山(海军美术书法创作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理事): 赵成建和我同在一个创作室。他的身份挺特殊,曾给海军领导当过多年的秘书,这锻炼了他的高眼界。作品取法在碑和帖之间,其小作品尤为精彩。他的作品里没有具体哪一个人的痕迹,他善于融汇贯通,对传统挖掘的比较深,很协调、很古典,格调非常高。书风很有个性,很独立,这是对当前书坛的一个有效调剂和补充,他的探索可能会具有深远意义。

邱振中(中央美院教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成建的作品给我感动不少,觉得很不错, 感觉里面有很好的气息,有很高的格调,我的建议就是他在结构方面需要注意一下,就是把你的结构跟古人的结构列出来比较一下,你自己的结构模式必须经得住历史考验。我觉得他的结构如果稍微再调整一下,就会比现在好很多。

刘墨(北京大学研究员,著名学者、书画家):我不是很关注当今书坛,尽管成建不是赫赫有名的,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的作品表明他是个非常好的书法家。他的作品非常高古,我很是看好。

施恩波(辽宁省书协副主席):看了成建兄的作品确实感到很震撼。其作品很拙,这里既看到有谢无量的东西,又融合了好多六朝,尤其是魏晋人的东西。他能做到相互切换,所以,作品表面看上去很笨拙,但是仔细读来却又有很空灵。尤其是其小品,看上去非常过瘾,读后确实很有收获。

马啸(著名书法理论家、中国国家画院培训中心主任):成建先生的书法吸收了很多汉魏和民间书法的东西,他是从拙的方面入手来表现自己的。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精致的东西需要通过朴素的东西来增加自己内涵,一味的精致有时候会变得贫乏,变得虚弱。所以现在特别处于这样一个书风唯美的时代,有这么朴素的作品呈现给我们,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查律(美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师):赵成建一直以来所注意的是自己如何与他人拉开距离,而这种距离是为他所认可的必然,因为他的内心有着自我的清凉地,是与世俗有着区别的境界,在那份属于自我的天地中享受其中的孤寂与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