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的几个修正原则

 我心……飞翔 2019-12-28

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的几个修正原则

不想要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的育种人,不是好的育种人!

想要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就要找对育种“套路”、在正确的“套路”或“原则”下去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去做才行,因为其它捷径暂且不多。

那么,就小麦育种而言,正确的“套路”或“原则”应该是什么呢?

在解答这个“什么是正确“套路”或“原则”问题时我首先要说,在这之前,我自己也不一定清楚正确的“套路”或“原则”该是什么。我甚至发现,在育种实践过程中,我也存在有太多的不正确的“套路”或“原则”,以至于还拿这些不正确“套路”或“原则”当过一回事儿呢!

最近,我碰到一些愿意和我谈论育种的同行,也见到了一些与育种相关联的事儿。是通过这些过程和与同行朋友的交流,以及通过他们的一些观点、做法等,让我找出了近些年我在小麦育种中存在的明显不足,,或需要及时调整的“套路”。同时,也结合近期有一些“亮点”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出,及这些新品种的组合方式、选择方法等让我发现,我自己的问题还是明显,甚至是严重的!这些问题,会导致我不能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

另外,我还觉得,我写小麦育种博客多年,有一些同行和朋友TM愿意看我的育种博文、并比较认同我的一些做法或观点……出于对我自己和同行朋友的负债,我们有必要进行些共同的调整。

下边就是我需要调整的地方或需要我在接下来育种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原则,同时也请同行朋友注意这些,并在注意的同时,帮我斧正!

一 组合配置过程中,加强一两次回交的应用关于回交,以前在我的博文中出现的内容不多,但绝不说明回交就不重要,而是一些观点因我认识肤浅导致执行不畅罢了!育种过程中,当设计很好的组合后代出现乱七八糟的分离让我们束手无策时,当我们的一个回交组合后裔能有至少三个品种获得审定时,当我们的同行臧书江老师总在反复强调回交的作用时,当我们太多太多的强筋优质组合后代的强筋目标发生“跑偏”时……回交,应该值得我们重用了!至于那些因回交而被套上“同质化”的嚷嚷,我们不用太多的去管它,因为最终的品种审定或品种差异有最科学的“差异基因位点”数量和“明显性状表现”等管着呢!

另外,我要强调的是:我们是在加强一两次回交的利用,不同于纯粹连续回交的4、5次!我们回交的目的是让组合后代分离和 稳定方向尽量朝着某一个亲本的农艺表现去,不再是信马由缰的分离和分离。

回交过程中,抗病和高产组合,农艺和高产当家品种(亲本)做轮回亲本;强筋优质组合,强筋优质材料或品种为轮回亲本。过分的想要提高优质强筋组合的产量性状表现而用丰产材料或品种当轮回亲本,可能最终什么也得不到!以前我们就是这样瞎干的!另外,复交组合:(A×B)F1×(A×C)F1这种加强“A”的组合模式是庄巧生院士在他年轻时就主张过的。这样的复交模式,有回交的作用,更是有“加强”“A”的明确意图,必要时我们可以使用。

二 小麦生产上,过硬品种的继续利用亲本选配中,那些在当地小麦生产上有过硬表现和使用时间较长的品种,还要加强利用!现在看,小麦育种教科书的“注重生产上过硬当家品种的使用“,这句话说的很棒!只是,在近些年,我们过于关注和过于要“抢先”利用新育成的品种了,结果这些用了不少“新品种”“新材料”的组合后代还在继续选择过程中,那些“新品种(材料)”们有些已经被生产淘汰了。所以,教科书上又对我们说“这些在生产上过硬的当家品种,它们已经经受了当地自然条件和种植方式的检验……它们是提高组合后裔品种适应性的关键基础。”

譬如,济麦22、周麦16这样等“这些王~牌”亲本,原本我们以为用其后代同样也行、甚至会更好!但,实际的表现是,后代品系在某一目标性状上有了改进后的表现,但对环境总体的适应性或丰产性降低了,这才是最“要命”的!

当然,这里该强调的是,客观了解和认识那些小麦生产上有过硬表现和使用时间较长的品种需要一些功夫,特别是当生产上品种有些多时,则更是。

三 在适当范围内,增加组合数量,减少亲本试用数量;增加F2组合种植数量,减少每个F2群体种植量“在适当范围内,增加组合数量,减少亲本试用数量”。这里说的是,就一个目标亲本而言,用我们自己的当家或农艺亲本为“对象”,配置一套组合算是合理;一些把握不定、或是试探性亲本的利用、组合的配置数量要减少。我有这样的观点,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来源于我们大量审定品种的亲本组合和我自己多年来利用亲本的一些体会。

“增加F2组合种植数量,减少每个F2群体数种植量”。原来我们对杂种F1代淘汰过多,选择实践中发现,我们认为表现最好的F1代组合也不一定就能够育成品种。那些不是太突出、但又不是太糟的组合,给它们一个“机会”,这些组合也不一定就不出品种!且,逢是“出品种”的组合,不一定是在F2较大群体种植和个体选择下的,很多时候,“遗传规律“、”分离比例”等在应用育种上,都表现不太好使。这也就用上了张树臻先生的那句话:“好组合,或能够育成品种的组合,即使是F2群体不大,选择个体数量不多,也可以育成品种;不行的组合,即使是F2群体再大、选择个体数量再多,也很难育成品种。”

另外,最近这两年,不论王新民教授(他是教数量遗传的)来我这里,还是我到他那里,或是我们俩微信聊天,他都明确表示,F2群体没必要种植太多、选择数量太多。他还说,差不多的组合,有60个单株、单穗就行。把握起见,我把王新民教授的“60”变成实际选择中大概的60~100。

四 加强抗病性和品质性状的检测其实,这个“加强抗病性和品质组合后代检测”的重要性我一直知道,但出于种种原因,我实施的不好,这就导致的现在的一些状况——优质强筋组合后代“目标”品系表现不理想或是组合整个失败;抗病性,特别是对应某些地区的、某一个目标病害的抗病性,没有及时去当地或由相关机构检测。对于这一类组合,不检测,盲选,很可能导致组合失败或抓不住目标性状。

杂种组合后代我们采用的“双选单不选”方式,不论是抗病性还是品质性状,都可以等到F3代中选后对“F3-0”进行检测,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检测数量,还使得检测的目的性更强。感觉,这方面工作需要加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