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国外小麦育种资源

 昵称37581541 2020-02-22
小麦育种中的国外资源这个话题在几年前我说过,博文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不用国外材料了》。博文的意思是,时过境迁,国外资源不再像“当初”——五、六、七十年代一样那么好用了。今天,我们再说“国外资源”这个话题,原因是又有一件涉及到了国外小麦育种资源利用的话题。而我的观点没有改变,还是:不作为重点的用。

几年前,我写那篇《我们为什么不用国外材料了》博文的原因,是因为黄曾番老师问我说,看你们现在的组合亲本都是国内材料了,为什么不用一些国外材料呢?原来有不少好品种都是用我们当地材料和国外材料组合而选育成的呀!
我为了解释给黄老师、也是为了搜罗一下我们不用、或用了国外资源后没有育成品种的具体理由,我才写的那篇博文。

前一段时间,我又碰到了一个同行朋友。这位同行朋友问题和当年黄曾番老师的意思差不太多,只是他所关注的是优质强筋麦资源的利用了。同行朋友的意思是:现在育成的一些面筋品质好的品种几乎都有国外的优质血缘,譬如新麦26、济麦44和中麦578等,只有藁麦系列优质强筋麦属于纯种中国货。由此说明,国外的材料在品质方面的表现较我们内的材料更过硬和好用。所以,哥们儿认为,想要育成好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还要继续搜集和利用一些国外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甚至还可以进行一些诸如“阶梯”式组合和选择模式等。

在与这位同行朋友交谈中我发觉,哥们儿说这些话不是空穴来潮,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的,也更是出于一些优质强筋组合后代不能育成理想目标品种的诸多摸索和考虑后的想法。我佩服同行朋友能有这样的思路,佩服他能够通过别人家品种的“能”、而去找或发现自己接下来育种该有的“路数”。

虽然是这样,但我还是没有完全同意同行朋友的观点,同时也和他道出了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是:近期我国国内育成的这些面筋品质好的品种,正是由于它们已经含有了国外优质血缘或背景,所以利用它们,等同于利用国外优质资源;由于近期育成的这些带有国外优质源品种在丰产和适应性上的表现要好于直接引进的资源,所以,应用的效果会比直接利用国外资源好;相对来说,现在我们国内优质强筋品种越来越多了,也就是说可利用亲本“面 ”不再像以前那样狭窄了,这样在组合过程中,不乏会出现一些农艺和品质“累加”的效果,这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增加了可能;近几十年,我们国家小麦育种在丰产性方面提高的速度快于国外不少,国外品种或材料我们在利用时,很容易将我们原有的丰产性拉低,这种“拉低”丰产性如若发生在高产组合时,利用回交方式可以解决一些,但在优质强筋组合上,回交也不好使(是您拿谁做轮回亲本的事儿);我们非常熟悉的“野猫”,其是加拿大优质强筋春小麦,品质基础非常好,非常著名,我们育种家对它的利用应该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听说谁家将其利用成功了。我的朋友、著名京411育种人李彰明老师在晚年净和“野猫”较劲了,并把“野猫”带到河南去组合,但都没有获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就如同黄曾番老师所说,我国小麦育种在过去的五、六、七十年代,直接利用国外资源组合育成了不少非常有影响的小麦品种,甚至直到现在,一些好的遗传背景还在当今一些品种中发挥着作用。譬如,较早前的农大183、311系列,是含有美国“胜利麦”(Triumph)、“早洋麦”(Early premium)血缘的品种;农大139,除了含有上述血缘外,还含有意大利的维尔(Virgilio)和著名的美国抗源30983血统;著名的丰抗号系列小麦品种,是含有1B/1R的罗马尼亚丰产品种洛夫林10、洛夫林13;京冬八号,不仅含有上述洛夫林血缘外,还揉入了前苏联的小麦品种同样是1B/1R背景的阿芙乐尔血缘,等等,国内这样利用国外资源育成品种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那个年代利用国外资源、甚至都不用回交就容易成功呢?
那是因为,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小麦品种产量水平低于国外,特别是表现在某些质量性状上欠缺明显,譬如抗病性差,譬如茎秆太高等。这样一旦有抗病或矮秆“目标”资源介入,特别是当这些资源的丰产性还比我们的品种不差、更或优于我们国内品种材料时,成功就更容易了。

上述理由也是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特别是张爱民老师我们一起搭档时)同样利用了较大量的国外资源,但其结果是成功的组合几乎没有。国外资源不是我们没有利用,而是利用后,在后代选择过程中没有出现理想的后代而将它们淘汰了。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一说。
那个年代,逢是引进资源,它们大多都能够直接或通过一些简单的选择就可以在当地生产中利用。这说明,这些资源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都行,也都具备了“好亲本”是基本要求。这样的资源利用后,后代容易育成品种也就更让我们理解了——符合育种理论。而现在呢,我们没有听说谁家又引进、种植了那个国外小麦品种,包括选择后的品种也没有!这些都说明,我们国家小麦产量水平提高的迅速,小麦生态方面发生的变化明显,以及我们现在的小麦育种已经有别于早前的只需要某一个简单的质量性状就能够让育种有成效的“当初”。

小麦育种离不开资源。小麦育种资源,不仅是指国外的品种和材料资源,同时也包括世界各国的近缘或野生植物资源,包括那些带有特殊遗传物质的材料。做为育种人或是应用育种者,我们也从来不拒绝利用任何资源,但当我们自己的实力和利用方法受限时,我们不能为了资源而资源,特别是当这些被利用的资源育种效果连续不好时,我们利用这些资源的信心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削弱(育种规律、习惯或许就是如此产生的)。一味地的坚持什么,在某些方面值得提倡,但一味地坚持,也会让人在“死胡同”里将能量耗尽,最终两手空空。我认为,小麦育种就应该是一个“骑马找马”的过程;我们也只有“骑着马”,才会找到和“套住”更好的“马”,不要“步行”,更不是“原地等待”和倒退回去。

下图:就这是上世纪40年代末蔡旭先生从美国搜集回的既能够直接生产种植,又是好亲本的“胜利麦”(Triumph)和“早洋麦”(Early premium)原始模样。它们与我们现在地理的野麦子差不多,但在当时比我们国内种植品种表现好。


下图:这里边那个带有“*”号的组合,就有被写入小麦育种教科书的组合,也是对我们小麦育种和产生有着重要作用的组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