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病邪传经的原理是什么?

 时宝官 2019-12-28

传经实际是病证进行演变。分为“循经传”与“越经传”。

1、循经传:指太阳而阳明少阳,再太阴、少阴而厥阴的顺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但不一定要传遍六经,如果病人的正气充沛,抵抗力增强,治疗得当,传经可终止。

2、越经传:指病邪越经而传,如太阳经不传阳明而传少阳。“表里传”:指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如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都是互为表里。故太阳传入少阴即称为表里传。

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邪正交争是疾病变化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决定性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患者体质的差异,外在环境条件的不一致,以及医护措施的差别,均会影响到病程的演化,从而导致疾病过程复杂多变。

六经病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脏腑经络又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故,六经病之间不是各自孤立没有联系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传变转化,疾病循着一定的趋向,沿着一定的规律发展。

外感病的传变与否,大抵取决两个重要因索,一为邪正消长力量的对比;一为治疗处理的是否恰当。若正气充足,抗邪有力,病多在本经自愈,不发生传变,或由里迭表,由阴出阳,病势转轻。若邪气很盛,正气虚衰,抗邪无力,则往往导致邪气长趋直,使病情急转直下,由表入里,由浅入深,迅速传变。

说到底,其实病邪传经的本质就是两个,一是病位传变,二是病性转化。

而《伤寒论》里的六经传变,实际上是对外感热病六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病变规律和本质的概括。三阳之中,太阳为一身之藩篱,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之中,太阴居表,依次为少阴、厥阴。外邪循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阳入阴,先三阳后三阴依次相传,即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传变。这种传变规律反映了人体正气由盛而衰,疾病由表入里、由阳入阴、由轻而重的发展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