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谈判中做了这些事,可能会助你谈判成功

 归海先生 2019-12-29

在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谈判的的场景。

有次陪老婆逛街买衣服,几轮过后,终于看中了一件衣服

她不好意思砍价,砍价的事儿就交给我了。

“老板,这衣服多少钱”

“150”

我心想,积攒了一身的砍价本领,一定得好好表现下。

岂料,媳妇儿大喊一声:呀,这么便宜啊。

……

可能你已经看过很多关于谈判方面的书籍,其中有很多经典的谈判技巧:

黑白脸策略;

保持好的沟通情绪;

要学会聆听;

要提前准备详细的谈判资料;

关于降价要少降多次等等。

但是今天归海给大家分享点不一样的纯干货实战派谈判策略

1

造势

要想在谈判中获得利益最大化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

我的用词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赢。

很多人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把谈判当成辩论。总想在语言上和逻辑上赢得胜利。

尼伦伯格说:一场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是胜利者。

谈判中,并不存在绝对的赢家和输家。

谈判的结果,都是双方互相妥协的结果,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要想在谈判中利益最大化,难度不亚于一场战争。

表面上大家是在争取利益,其实背后是一种实力的较量。

比的是谁的“势”更大

谁大,谁就有话语权。

谈判开始之前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造势。

造势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在进入正式的谈判环节时能够先胜一筹。

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你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很厉害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开始被对方所造的势所影响了。

对方会表现出很有魅力,很有领导力,高情商;

可能会展示他朋友圈的人脉实力,财富实力;

产品取得了什么专利,被某专家权威认证,样板,服务等等。

总有一个让你心动的。

这些都是为了给谈判增加筹码,或虚“势”或实“势”,虚虚实实。

正式的谈判就在彼此都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开始的。

你不弱,但是我也不差。

2

高价值  低需求

谈判中把自己的“势”造出来其实并不是最厉害的。

最厉害的是有了“势”但是却表现的对对方低需求感。

通俗讲就是:我不断的向你展示我的高价值,但是对于合作的态度却是顺其自然,不强求。

要知道能坐在一张桌上谈判的,一定是对彼此都有需求的。

并且在前期彼此造势的过程中,其实都已经初步的经过了试探,基本知道对方会出什么条件。

所以,在谈判桌上的沟通,可以说是一场心理博弈,考验的是耐力和定力

我曾经跟我的搭档一起去谈一个项目,当时对方一共到场七八个人,我们只有两个人。

谈判刚开始,我的搭档求单心切,喋喋不休,表现得非常的积极,甚至是有点卑微。

我一看这样不行,他需求感这么强,很容易影响接下来的谈判。

会给客户造成一种印象:

“这个人这么想跟我签,我就不着急了,我说什么他就得做什么,不然我才不答应”。

高需求感,在此时是需要隐藏的,考验的就是心理,谁的需求感强,谁就被动。

当时我给搭档使了眼色,并且说了下面这番话:

  • 我们公司的定位就是不跟小公司合作

     (拿出自己的态度,自己不是什么客户都做)

  • 我们建的项目都是精品工程,建成以后都是当地参观的标杆

    (阐述我们的做事标准)

  • 所以你们不是在买设备,而是我们两家公司在合作,强强联合。

    (从销售到合作,双方不再是买卖关系)

  • 你们收获效益,我们收获品牌。如果只是压价,我们就不再谈了

    (表达撤出)

  • 并且如果你们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生产,我建议你们还不如直接放弃这个项目,不要投资了

    (施加压力,并且再次表达态度)

后退撤出的动作,在对方看来是一种对局势掌控的自信和对自我认可的表现。

谈判这件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有时候你得学会离开,利用离开传递信号。

离开是态度,但回来是目的。

3


内线瓦解对方阵营

谈判桌上最忌讳自己人意见不统一。

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客户方。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参加谈判的人员信息知道的越多越好,从职责分工到利益诉求,再到性格爱好,家庭背景。

知道的多,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里根曾经说过:说服他人的基本原则是先解除对方的戒心,然后发动攻势。    

通过信息判断,找到谁是那个容易被鼓动或者利益不统一的人,然后把谈判的重点放在那个人身上,鼓动他,夸奖他的想法多么好。

以他为刀,向对方阵营攻杀,让他去帮助你去和反对的人谈判。

这样分化对方阵营有几个好处:

  • 不会把谈判的冲突引到我方,而是转移到了他和他的同事之间;

  • 同时他们之间有关系优势,更利于谈判成功,这样你就省去了精力和时间。

4

条件交换

谈判的核心是交换,永远不要幻想你做出一个让步,对方就能记住你的情。

绝不能白白让步,你每一步的退让都要换来对方相应的妥协。

除了底线以外,提任何条件都是可以谈,前提是一定要有条件作为交换。

交换可以是任何有价值的事物。

条件交换主要在数量,价格和资源三方面切换

你要低价(价格)买衣服,可以啊,你买两件(数量)我就低价卖给你你;

你想让以高价格买,可以啊,你再赠送我个配饰(资源)。

这种条件交换思维,在生活中大量的应用,也可以理解为:

你出一个条件让我为难,我也会出一个条件让你为难。

经历多了,会发现谈判有时候拼的是演技,虽然说谈判是双赢的游戏,双方妥协的过程。

但是最终的双赢前提一定是“我得赢”。

其实谈判3分在理论,7分在实践。

通过实践,不断的内化于心,然后才能外化于行。

最后总结一下,关于谈判一共有四点:

谈判前要造势;

心态上不要有过高的需求感,

找内线分解对方阵营

交换条件的思维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