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才子落第后写了首诗《杂诗》,虽不知姓甚名谁,太经典而成为千古佳作

 qiangk4kzk8us4 2019-12-29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诞生出了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佳作。可要知道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就如同那漫天银河中的一颗星一样,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是这却并不能说明这些人就是没有才华的,只不过相比于他们所留下的诗作,他们的名字却早已经泯然众人矣。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首诗,诗文很经典,可是作者却并不知道姓甚名谁。

《杂诗》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这是一首很经典的唐诗,作者被称之为'太上隐者',但是他具体叫什么,出生于何时何地,却无人知晓,也无从考究。不过这首诗在古典诗歌中却占有一定的位置,至今仍旧被许多人传颂。如果单从诗的内容上来看,那与唐朝一位很著名的诗人常建所写的《落第长安》(常建《落第长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都是表达了在参加科考失败之后,羁旅长安有家也难以回的那种思念家乡的感情。

不过如果将二者相提并论,那么常建的那首诗在意境只上到显得逊色了些,《落第长安》的内容过于真实,抒情方面也不够婉约含蓄,内涵稍差了些。但这首诗却不是这样,整首诗低沉婉转更具韵味,通过记忆中故乡梨树展开遐想,为我们营造了诗人故乡之地的一个美好春夜,是那么的浪漫而又唯美。

在这首诗的第一句中,我们可以感到作者那种真挚的感情,诗文中所提到的旧山到底是什么山,我们并不知晓,那是那'不关身'三个字却将我们带进了作者那个充满落寞充满失意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中,这个'旧山'不一定指的就是某座山,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是曾经执着的那种功名利禄,曾经诗人的那种追求。

紧接着在这首诗的第二句中,诗人则有了很大的转变,而情绪也开始变得高昂起来。现在长安城所有的繁华都跟我没有关系了,不过至少我还可以留在这里继续欣赏春日的美景,一直到暮春来临。虽然作者失意,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落寞,相反他那种平和而豁达的心情,颇让人感到舒适。

而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写的极为唯美,也极为深情,是全诗的经典。关于游子思乡的诗有很多,可落笔的东西也有很多,但是作者却另辟蹊径,选取了家乡的那'一树梨花'与'一溪月'来描绘,意境十分高雅,毕竟其实在在外的那些游子心中最美好的地方,不过就是自己的家乡了。

而对于这首诗的作者来说,对于家乡最深的记忆,其实就是那一树树的梨花以及那映在溪水之中的明月。这梨花或许没有长安城的那样娇柔美丽,但是那种朴实之感却更令人感到亲切,诗人饱经着长安城的繁华与落寞,因此对于家乡的那种质朴的思念导师更符合他的心境。读过这首诗之后,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这首诗写得当真妙极,如果只是因为作者并不出名,就埋没了这样一首好诗,那实在是世间最可惜的一件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