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伤兵被河南老农供养47年,接回日本后,他这般回报老农一家

 psy4563 2019-12-29

动物尚知有返哺之恩,真心对待的人自然也会报以真心回馈。电影《生者的坟墓》,讲的是中国老农供养日本兵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有真实原型的,那就是以中国河南南召县山庙乡老农孙邦俊一家,收养战争中伤残日本兵石田长达47年,战争结束后将其送回日本的真实事件为原型。那么被送回的日本兵是如何对待昔日恩人的呢?

1964年孙邦俊老人因病逝世,在离世之前孙邦俊老人嘱托儿子孙保杰在自己死后,有机会的话帮助石田重回故土。孙保杰一直记得父亲对自己的嘱托,在父亲逝世后30年里,善待石田,同时也向相关单位反应,但是一直没能得到回信。直至1992年孙保杰带着石田到日本访华团的必经之地南阳,石田在日本访华团中巧遇昔日的战友津田,在确认石田身份后,两人抱头痛哭。日本访华团在听闻众人认为早已离世的石田被孙邦俊一家收养后,纷纷表示感谢,以及崇高的敬意。

直到1993年,日本官方报道出来,石田的所有信息已经确认属实,随后在弟弟和孙保杰的陪同下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后来石田在日本各大领域讲述自己被救的事,致力于号召和平。并且邀请孙保杰一家去日本做客,为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凑出15万人民币赠与孙保杰一家。在当时那个年代15万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但是孙保杰并没有收下这笔钱,而是立刻回绝了石田的好意。并说到:“我想当时父亲也并非是为了钱财才救下石田,因为生命是平等的不分国界,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只希望中日和平。”

石田家乡的县长在得知此事后,更是当众对孙保杰一家表示感谢,并对当年日本在华夏犯下的罪行致以诚挚的歉意。1998年日本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北京首席代表投资8万元在孙保杰的家乡建立梁沟小学。同年在政府及石田的帮助下在南召县建立了中日友好小学。日本政商各界更是为石田被救一事,为南召县捐助了600万日元,建立“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帮助南召县脱贫。

孙保杰一家对石田长达半个世纪的照顾,被日本很多媒体报道,也因为这件事让许多的日本人看到并意识到中国的大爱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过往恩怨。只关乎生命的平等与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