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毒刺”是怎样的一款武器?

 天童老僧 2019-12-29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毒刺”作为一款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抗扰能力很强,单发毁伤概率极高,很多战乱地区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其操作十分简便,一个2人小组经过简单训练即可操作,紧急时也可一人操作发射,比如《红海行动》里就有这样的桥段。毒刺导弹连同发射装置在内的战斗全重仅15kg,比一挺带了弹箱的PKM机枪重不了多少,因此十分便于游击队和特战队员使用。这种导弹可以专门对付各类直升机和低空低速飞行的固定翼战机。毒刺是目前世界上名气最大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不过正在被FN-6追赶),已经累计生产了超过70000枚,立下过赫赫战功。

FIM-92 毒刺导弹

毒刺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军方对第一代的硫化铅材器件的FIM43“红眼”导弹的性能十分不满,受到这种红外器件的限制,FIM43的最大过载仅有3g,很容易被目标机动动作甩掉。于是军方委托通用动力负责开发了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原来叫“红眼II”,1972年时正式改名为“毒刺”。定型后由美国雷神公司承包生产。

美国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FIM43 “红眼”

毒刺的红外器件材料换成了性能更好的铟锑化合物,并用氩气冷却。这种材料做成的导引头具有双波段(红外/紫外)探测能力,采用玫瑰花瓣式扫描方式,可以有效将目标和背景杂讯区分开,并具有一定抗热焰弹干扰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配有一个微处理器,实现目标的自动跟踪,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毒刺先进的导引头不易丢失目标,导弹的过载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这赋予了它打击低空固定翼飞机的能力。毒刺导弹最大射程5000m,末端接近目标的速度高达750m/s,采用3kg的一个环状破片战斗部,在近炸模式下可以直接将目标的结构切断,比之常规的多个预制破片的战斗部更加毒辣。

我们来一下毒刺导弹发射装置构成。毒刺的发射装置标志性的特征是前部一个格栅形状的敌我识别天线,发射筒尾端超出筒体直径的扩散段,还有一个圆柱形的氩气冷却装置。发射前,射手需要通过敌我识别天线确认目标是否可以攻击。圆柱形的BCU(battery cooling unit)要插到图中标示的12位置,射手通过脉冲启动装置启动电源,并将氩气注入系统进行冷却。冷却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红外器件的灵敏度。大约要花费6秒钟时间才能将导弹完全激活。在完成目标锁定后,导弹将会给射手一个提示音告知可以发射。

点火后,导弹后部的投射发动机开始工作。这个发动机仅为导弹提供一个初始速度,将其推出发射筒,随之与弹体脱离,掉落在射手前方。随后导弹开启自身动力段的发动机飞行。

发射后投射发动机和弹体分离

毒刺导弹从1981年服役至今,可以说战果累累。有据可查击坠的固定翼和直升机就有270架。

毒刺最早的战果是英阿马岛战争期间。一个没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半吊子SAS士兵使用毒刺击落了一架阿根廷的FMA IA 58 Pucará对地攻击机;

到了苏联入侵阿富汗,CIA提供了大量毒刺导弹给塔利班游击队,并提供培训,毒刺导弹的战果开始飙升。苏联在入侵阿富汗战争期间,共有300多架飞机被击落,其中大部分都是毒刺的功劳,以至于苏联直升机飞行员的陵园被称为“毒刺墓”。这种导弹在游击队手上打出了70%的命中率,连拥有厚重装甲的MI-24 “雌鹿”武装直升机也不能幸免。在毒刺的威胁下,苏联的直升机不敢乱飞,固定翼战机只敢在高空飞,极大限制了苏军的补给能力和战场支援能力。

毒刺在1999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甚至还击落了一架高速固定翼战机Mig-21,足见其性能之毒辣。而前两年叙利亚战场上的Su-25击坠战果,也极有可能出自游击队手上的毒刺导弹。

毒刺导弹从1981年进入军中服役,到今天,经历了多次改进,发展出了多个型号(A~J),甚至还有雷达被动寻的和数据链指令制导的版本。最新的FIM92 RMP Block2已经达到了第四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水平,采用红外凝视焦平面器件,具备对目标的模式识别能力,因此热焰弹和其他红外干扰对它不起作用。FIM92毒刺导弹总共被销往38个国家(只算一手买卖),并被德国、土耳其和瑞士引进生产线。看来,这种导弹的阴影还得笼罩在战场低空几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