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7)如何提升思维?

 静远德载 2019-12-29

这次幸福日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清心课内容的分享。分享者是我和同期参加清心课的三位同学:周鸿飞、邬文俊和张秋玲。我做的是关于一元思维的分享。分享的内容包括清一山长的讲课内容,以及我的学习和实践感悟。

如何提升思维?——★武汉清一会员“幸福日”活动9(清友分享版)

    清心课21天的内容,集中呈现了今日学堂多年来探索和实践新教育的成果。在这里,清一山长向我们展现了新教育能够达到的高度,以及达到这样高度的原则和方法。对这样高度浓缩的精华,仅仅靠21天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吸收、掌握的。要真正“修之于身”,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体会和总结。

因此,这次分享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清心课中有关一元思维的主要内容,二是我近年来学习和实践一元思维的感悟。希望通过这样的分享,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程内容。

对这次分享的部分内容,我已经在去年的一次读书会上做过分享。具体内容请参见博文:

●一元思维学习和实践感悟——武汉幸福路上读书会882015.11.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45b7e0102vuzt.html

这篇博文主要谈的是一元思维的定义及训练方法。但是,影响一元思维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要提升一元思维,仅仅就一元思维本身来谈,是不够的,还需要扩展开来,站在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因此,在这次幸福日分享中,我还结合清心课内容,扩展谈到了“如何提升思维?”,这也是本篇博文的主要内容,算作是上次分享博文记录的一个续篇。

 

如何提升思维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了我的体悟。

 

 一、练拳

几年前,通过山长博文,我了解到了内家拳的相关知识和理念,开始修习武当赵堡太极拳。练内家拳是我学习和实践新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对我提升思维和心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1、提升精气神

如果把人的思维比作汽车的行驶和传动系统,那么精气神就是汽油。没有精气神,汽车的性能再好,也开不动。所以,要提升思维,首先要从根本上提升精气神。

练拳前,我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疲惫,大脑容易犯迷糊。经过四年多的修习,我的精气神有了很大改善,思考问题时思维清晰了很多。

 

 2、修身炼性

除了精气神外,心性也是思维的基础。例如:一个人写作时,他的思维可能很清晰,文字表达比较有条理,但是,在演讲时,他可能由于不太自信,比较紧张,导致思维常常打结,或出现断点。因此,良好的思维能力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作基础。我们很难想象,像老子这样达到了二元和多元思维的人,内心会比较恐惧、纠结,经常愁眉不展。

因此,要提升思维,必须在心性上同时提升。而通过练拳中的捏架,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心性上的问题,除去习性和情绪的束缚,让身心变得更加合一。

我以前是一个性子比较急的人,走路、吃饭都是匆匆忙忙的,做事缺乏耐心。通过练拳,我觉知到了这些问题,开始逐渐调整和改变。到现在,我的内心宁静平和了许多。心静下来后,再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时,我的思维更加开阔了,处理问题也更加灵活了。

 

 3、提升感受力

在清心课上,山长多次提到感受力的重要性。良好的思维力可以帮助我们探索问题的真相和本质,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良好的感受力,则能帮助我们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敏锐而全面地收集环境中人、事、物的信息。如果缺乏良好的感受力,思维力再强,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一个人要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感受力和思维力。佛家讲:“悲智双修”,这里,“悲”就是对他人心理和情绪状态的感同身受,属于感受力的范畴,“智”就是思维力。

山长提到,他之所以具备很强的感受力,可能与他多年练武的经历有关。对此,我也深有体会。练武,特别是练内家拳,非常讲究对身心状态的觉察。练拳时,为了掌握拳架要领,需要要不断地观身、观心,提升对身心状态的敏锐度和觉知力。因此,长期修习内家拳,心理和思维会变得非常细腻、灵敏。如此一来,思维能力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我以前是一个感受力比较迟钝的人,与人打交道时,常常不能准确地感知对方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导致人际交往产生很多障碍。通过练拳,我的感受力有了明显提升。与人打交道时,内心更为敏锐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能及时感知孩子的身心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这对我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4、图像思维

练拳时需要不断地观身、观心,这让我的图像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以前看书或思考问题时,我更习惯用文字符号来思考,思维速度很慢,通过练拳,现在我更习惯于用图像来思考了。比如:我几年前就接触过思维导图,知道它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工具,但是一直以来,我都很少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现在,不论是演讲、写作,还是思考问题,我更习惯和乐于使用这个工具了,这让我学习和做事的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如何提升思维?——★武汉清一会员“幸福日”活动9(清友分享版)
在这次幸福日清心课分享中,我除了分享一元思维外,还带领大家练习了今日学堂的健身基本功。上面是我手绘的基本功项目的思维导图,非常方便记忆

 

5、多极思维

    练拳时注重“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与“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注重全身上下,以及身心的协调。这让我在处理问题时,更注意从整体考虑,思维同时能照顾到多个点,格局更大了。拥有这种能力之后,我能更好地兼顾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平衡了。在面对一些临时性事务或意外事件时,我也能更灵活自如地进行调整,工作和生活更加游刃有余了。(相关工具和技术层面的东西,《高效率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对生活和工作很有帮助,大家可以借鉴,这里就不细讲了)

 

 二、阅读和写作

    目前,我在阅读时比较注重“知行合一”,选择书目力求少而精。除了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会临时性读一些书籍和文章外,在思维提升方面,我经常读的书有《清一山长讲解道德经》、《道德经》和《拳经》。

《道德经》讲:“少则得,多则惑。”要想通过阅读来提升思维,重要的不是读了多少本书,而是将一本好书读深、读透,真正吃透一本书。今日学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这样做的。例如:高中部在读思维层次比较高的一本书,比如《西西里人》时,会通过做课前作业、讨论交流、辩论、改写原著、上电影课、表演等多种方式,与作者的能量和思维充分共振,最大程度地掌握作者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思维。这样读书看似很慢,但当学生们读完一本书后,思维能力就会有明显提升。今后再看类似思维层次的书时,阅读速度会越来越快,也更容易将读书和实践结合,学习和做事的能力会更快提升。

在写作上,也是如此。要想提高思维能力,关键是进行深度写作,精写精练,反复修改文章,就像山长写《给总理的教育万言书》一样,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去年,我在写一元财富课竞选文章时,就征集了身边新教育朋友的意见,对文章反复修改达十几遍。通过这次写作,我不仅获得了一元财富课的名额,还让自己的思维和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了。

 

 三、分享

分享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它能让我们从更多角度看问题,思维更深入、清晰、全面。例如:我以前学习山长博文时,更多展现的是一个学习者身份。成为新教育老师后,我从一个新教育理念的学习者,变成了实践者和分享者,开始向更多的人传播新教育理念,这让我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以前,我读山长博文时,更多吸收的是知识点和结论,现在,我更注重领悟山长行文背后的目的和思维方式了。这就好比品茶,层次低的人往往味觉和心思比较粗糙,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体会不到更多的内涵;层次高的人,味觉和心思则比较细腻、敏锐,能够体会到茶色、茶香和茶味的细微和精妙之处。

例如:山长在博文《正在崛起的未来一代新教育教师!》的开头写道:

2014年,小静慧以17岁的年龄,击败了学堂28岁的研究生教师,成功上岗。一年后,交出了一份家长认为很优秀的答卷后退出教职,重新回到会泽,来我的身边当学生,深入学习高中部的课程。

2015年,16岁的王聪颖,通过夏令营期间的带班实践,以优秀的带班表现,击败了所有的竞争者,获得了新一年2.0教师的带班资格。

她带领的是静慧带班的对手班级---明德2班。她与这个班的年龄差并不大,只有两三岁。而且这个班与明德一班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至上意识不足。因此她的任务还是很严重的。上周我去学校看了一下这个班,仅仅两个月的带班,发现班风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孩子们眼里有亮光了,行动也很积极。”

如果我们是刚接触新教育的家长,思维能力一般,读了这些文字,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冲击和震撼:今日学堂的学生好厉害!我的孩子也要进这样的学堂学习!至于文字是如何打动自己的,可能并不清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站在分享和传播新教育理念的角度去看,就能体会到更多东西。

例如:作者在阐述和论证观点时,为了让读者印象深刻,使用了对比结构,而且是大对比中嵌套了小对比。第一段将刘静慧和学堂的研究生教师作对比,突出刘静慧很厉害;第二段则将王聪颖和学堂的1.0老师,以及她的伙伴做对比,突出王聪颖很厉害;第三段则从整体上将王聪颖和刘静慧做对比,暗示:王聪颖所带班级的学生资质不如刘静慧的班,但是,她仍然能带好,因此,王聪颖可能比刘静慧更厉害。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对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强化了作者想表达的观点。

另外,山长在使用词汇时,也不是随意的,往往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词汇背后,就有很深的韵味。比如:第一段中的“家长认为很优秀的答卷”,这里,山长特意在“优秀的答卷”前面加了修饰语“家长认为”,实际上想向读者传达这样的信息:学堂的教学成绩,是得到了家长认可的。我并不是自吹自擂,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山长的博文中比比皆是。

因此,要想更快地提升思维,在学习时,我们要放空自己,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读书和读文章,同时,将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感悟分享出来。在分享时,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必须对受众的心理感同身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我们相当于站在了作者、自己和更多人的角度来审视同一个问题,思维更开阔、更有深度了。与单向的接受信息相比,这样学习的效果自然远胜一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