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篆书最好的教程,收录圣人智慧语录,精进书法增长学问的好法帖

 余闲书屋 2019-12-29
前言: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是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篆书除了横竖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方向,长短的弧线。圆弧的笔基本原理,和横竖画是基本相同,只是起笔,行笔,收笔要随弧势的变化而变化,基本弧线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左右半圆线。弧线在运过程要随弧线的运行略有捻笔,以保持笔锋的中锋状态。篆书在直线和弧线的基础上,可以引申为各种直线与弧线组合变化的线条。
释文品读:
从发展的观点看,笔在很早的时代就产生了,并不像后人传说的是“秦蒙恬造笔”。不过笔的做法和形式 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现在写篆书都是用现代形式的毛笔书写,所以,考察篆书的用笔法也只能分 析以现代毛笔书写篆书所使用的用笔法,而不能凭空臆想古人的篆书用笔法。
关于小篆的笔法,沈括《梦溪笔谈》中谈到:“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这是前人所要求笔法中的中锋用笔,强调的是一个“正”字。这种强调使篆书笔法越来越僵化。
通过笔锋不断的变化,入笔或回护或杀锋,行笔或铺毫或转笔等求得线条的丰富性,以具有个性的线条得到审美意义的深刻性。这是以书法的“书写性”取代了“二李”笔法的工艺性。用毛笔工具的自然去“写”,而不是用烧笔锋的办法去“描”。李兆洛评邓书“绝去时俗,同符古初”。
运笔如何首先源于执笔,所以以执笔法居先。毛笔的下端是一个圆锥状的笔毛簇,圆锥的中央有几根最长 、最尖的笔毛,构成锥尖的部分,称为笔锋,四边的笔毛称为副毫。书法的核心在于如何控制笔锋,使其 听侯调遣,运转如意,书写篆书也是如此。五字执笔法是最适于把笔控锋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