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知青纪念碑、雕塑(第四、五辑)

 闲云野鹤b8ooo1 2019-12-30

知青雕塑,

记录着我们的知青岁月

那是属于我们的故事!

红光知青园

2007年12月,55岁的广州老知青李广生投资建设的地处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红光知青园”正式开业,免费迎接岭南(包括海南)各地上山下乡到农场、农村的老知青团队举办的集体联欢、休闲活动。

1969年,年仅16岁的李广生从广州下乡到原广东农垦海南垦区红光农场种橡胶,在劳动第一线一干就是8年。24岁回城后,他从最底层的仓储物流做起,逐步积累了财富。有了办大事的能力后,李广生想到的第一件事就回馈农场,离开农场的头三十年里,他回访红光60多次,为农场的基础教育、医疗事业先后无私捐赠1600多万元。

2007年,为了更方便回城后的老知青们有个休闲、度假、娱乐的好去处,李广生投资建设“红光知青园”,到目前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开业后,实行“零收益”模式。园内种有荔枝、龙眼、木瓜、香蕉等果树,设有餐厅、乒乓球室、舞蹈歌咏室、南粤知青历史展览等。开园12年来,免费接待各地聚会知青8万多人次。

宁海知青纪念馆

2015年5月20日,宁海知青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该纪念馆坐落在宁海长街镇中心小学内,是宁海县委、县政府为铭记杭州知青为宁海农村建设及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而投资建造的,由杭州知青亭、杭州知青馆、知青园林组成,馆内展览分“蹉跎岁月”“重踏征程”“情系长街”“知青精神”四大类陈列主题,除了老文档、旧书信、学习笔记等500多件珍贵的历史图文资料外,纪念馆还展出了犁、耙、箩筐、竹篮等一批当时知青使用过的农具和日用品。

上海农垦博物馆

上海农垦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市五四农场,占地面积1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5平方米,绿地面积9420平方米,于2004年10月29日落成开馆。

上海农垦博物馆的整幢建筑形态犹如一把农垦人创业的镰刀,以土木红砖色为基条,采用乡土气息与现代理念交融的构思,与周围“情景雕塑”、“动感水池”、绿化区域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把上海农垦人植根于泥土的草根精神、散发在土地上的创业气息和凝结着浓厚的农垦情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上海农垦发展史标志性建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上海农垦博物馆的馆区功能以陈列展示为主,设有“围垦岁月”、“青春年华”和“今日农工商”三个分馆,记载了上海农垦50多年的发展史,讴歌了农垦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农垦精神,全面系统地真实记录一大批老围垦、机关干部和几十万知识青年艰苦奋斗的闪光足迹。

上海知青博物馆

上海知青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园,总建筑面积达1536平方米,是一个反映50多年前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综合性大型展馆,于2011年11月建成开馆,2014年8月10日是正式挂牌。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20多万上海知青分批前往上海郊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贵州、云南、新疆,俗称“八省一市”。

知青博物馆的展览以真人真事为主,所采用的展览资料都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字材料和知青收藏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图画、场景、雕塑、文物等形式反映上海知青所度过的岁月。此外,知青博物馆还将声、光、电与知青年代实景、知青时代文物、知青蜡像相结合,再现了知青下乡的场景。

梅州平远黄田知青纪念亭

1964 年 1 月,有12名城镇青年成为平远县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兴起。据统计,从1964年到1977年间,平远县共安置知青上山下乡1843人,其中潮安县694人,兴宁县122人,广州市和外地回原籍124人,本县动员903人。

广大平远知青在农村、农林场这个广阔天地里,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刻苦改造世界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平远农村、农林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平远农村农业的发展。

梅州高涧观音山知青亭

此“知青亭”建在离梅州市区不远的观音山,由老知青罗勇峰、杨利梅夫妇捐资兴建,于2006年冬建成,是全国知青个人建亭、碑较早的一例。  

千岛湖“70公社”

“70公社”是在原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团二十四连连部所在地建成的一个有着深厚的知青文化沉淀的参观旅游好去处。

踏进“70公社”,一股浓郁的知青情扑面而来。白墙上,画着当时的大幅宣传画和口号标语;里面有不少经过翻修知青住的房子,和一些当年留下来的生活用品。走进门来,是一个类似四合院布局的建筑群,正面是大会堂,这是按照当年连队的老会堂原拆原建的。

“70公社”是目前浙江龙川湾景区千岛湖最大最美的景点之一。

全国知青纪念碑、雕塑(第五辑)

团结农场“知青缘”石碑

2008年11月30日,广东农垦茂名垦区建设农场场部文化广场举行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庆典活动,“知青缘”石碑揭幕仪式同时举行。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的知青,与农场领导、场友欢聚一堂,共叙当年的友情。

“永远的乡愁”知青展览馆

“永远的乡愁——知青展览馆”揭牌暨项目启动仪式由云南省知青协会和云南省寻甸县红色庄园联合于2019年8月8日举办,计划投资近百万元来打造知青纪念馆,展示知青这个群体的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

这个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当年支边和插队落户的老知青们400余人”参加的“永远的乡愁——知青展览馆”的筹建仪式由红色庄园养老服务中心结合经营进行,展览馆何时建成、效果如何、能否借鉴推行等,非常值得关注。   

福建坂里知青缘纪念园

坂里乡是福建漳州市重要知青上山下乡聚集地,从1969年开始,各地知青先后有近2000名插队坂里各村,占当时人口近1/5。

建设“坂里知青缘纪念园”在福建是首例,纪念园占地面积170多亩,规划有知青书画馆、知青博物馆、知青旅社、知青诗碑林文化区、重文阁文化广场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5个功能区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纪念园广场上,立着几组知青捐建的雕像:名为《跋涉》的雕像,一行行脚印凝重而坚实;而立在园区小湖中一黑一白两个半圆结构的雕塑《明理》则包含哲思。另一侧以两头奋力耕耘的牛和犁具组合的雕塑充满了往昔岁月的象征。知青书画馆里,陈列着知青们的书画作品,还有读过看过的书籍和写过的日记。  

常州知青石

2018年9月28日下午,江苏“常州知青石”落成典礼仪式在大运河边芦墅公园广场上举行。  

新洋农场“青春宝鼎”

1969年3月,约4000名江苏常州知青,告别父母,离开家乡,来到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新洋农场。此鼎碑是农场为纪念这一史实于2017年所建。  

温州知青园

2019年8月25日,温州知青园举行了开园仪式。温州知青园筹备组成员之一、原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知青孙宏杰介绍,从2018年初,温州知青们就开始酝酿设计温州知青园,后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选址景山森林公园,在原来凝翠广场改造提升的基础上,由温州知青杨润德、刘福龙分别捐资90余万元和15万元,注入了丰富鲜明的知青文化元素。

温州知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5年9月17日,温州市第一批114名志愿垦荒队员开赴我省的庆元县。4个月后的1956年1月29日,204名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来到大陈岛垦荒并因此荣获团中央赠旗表彰。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为止,共有27000多名温州知青走向宁夏、新疆、黑龙江、内蒙,走向浙江、温州的山区、海岛、农村。

温州知青园文化标志由绛红色长廊——“思之廊”及一组青铜雕像和一面花岗岩浮雕墙组成。

长廊的10对柱子上,印有从200多幅来稿中精选出来以“知青”为主题撰写的楹联,并由温州知青中的书法爱好者来书写。

青铜雕像和一面花岗岩浮雕墙由原黑龙江莲江口农场知青、温籍画家郎天行设计,雕像整体高3.1米;花岗岩浮雕墙整体高2.3米、宽13.88米,用12组画面,再现了包括“告别家乡、劳动工作、为人看病”等知青当年屯垦戍边的场景。  

毛家山知青文化纪念馆

1969年2月14日,30岁的天津湾兜中学历史教师郝广杰带领第一批30余名天津知青到达了山西运城市平陆县毛家山村。该村天津知青多达上百名。

2010年4月,年过古稀的郝广杰将户口再次迁回让他惦念了40年的毛家山。

2011年6月,郝广杰在李建功等老知青的帮助下,耗资千万元,为毛家山修筑了通往山外的唯一一条柏油马路。

2011年11月4日,在郝广杰等人的努力下,“毛家山知青文化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从时间看,这是国内首个“知青文化馆”。

纪念馆收有织布机、纺花车、水磨、石磨、石碾等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农具,修缮一新的知青们曾经住过的7孔窑洞。

下图是郝广杰在他的知青文化馆内。

长青沙知青墙

2015年6月,是江苏如皋市长江镇长青沙知青大队的知青插队五十周年的日子,前两年便有插友在谋划修建知青亭及知青纪念墙的事宜,几多波折,最终在长江镇知青社区鼎力支持下,得以如愿建成。   

长青沙知青墙序

维公元一九六五年,岁在乙巳,时上山下乡运动方兴未艾。仲夏午月,榴红如火,如城、丁埝、白蒲、石庄、林梓、二案六镇知青三百六十余名云集长青沙西南一隅拓荒垦滩,县委县政府遴选老农五十户授命为师。江心孤岛,芦荡深处,一时金鼓齐鸣,旌旗高扬,长青沙知青大队遂告成立。

慷慨悲歌是勇者本色,热血贲张正青春年少,于是结草为庐,垒土作灶,刈荆莽,除荒秽,筑堤坝而御潮汐,开河渠以利灌溉。胼手胝足,体草创之不易;艰难竭蹶,经风雨之洗礼。老农未敢懈怠,言传身教作良师诤友,敦厚包容而润物无声。师徒同心,其利断金,荒滩化作了良田,耕耘获得了回报,杜鹃声里麦卷万重浪,雁字回时棉涌千堆雪。

一九七九年知青返城,十四载不懈坚守,已将此乡作故乡;十四载一路同行,相知何必曾相识;十四载磨砺成长,吹尽狂沙始到金。白驹过隙,似水流年,弹指半世纪,当年的知青大队依然挺立潮头,“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当年的知识青年已白发皤然,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故土故人难相忘,东风一夜吹乡愁。当此之时,长江镇知青社区特于此地修知青亭建知青墙以为纪念,追忆曾经的过往,记录一代青年之心路历程,为梦想和信念讴歌,为激情和青春礼赞。天高地迥,绿水长流,人生易老,唯精神永在,唯青春万岁。

来源:一壁残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