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往事:舍身战火海

 闲云野鹤b8ooo1 2019-12-30

舍身战火海
征文作者:王锦德  整理: 俞国宪

上海知青赴黑龙江省甘南县插队快五十年,为了纪念这一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们在知青中展开征文活动,讲述五十年前在北大荒当知青的那些年,那些事。我看到了昔日落户在甘南县宝山公社新兴大队上海知青王锦德投稿的一篇征文,阅后深受感动。这不是几年前我希望得到的甘南知青舍身救火先进事迹的最好素材吗?

王锦德知青,我认识。虽然与他没有插队的同一公社,但我插队毗邻宝山的长吉岗公社,非常近。我们的认识是在上海延安中路一次知青聚会上。他正好坐在我的旁边。我一眼瞧见他的脸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皱褶,凹凸不平。他看见我眼神盯着他的脸面,直言不讳地说:在甘南生产队救火时烧的。我很想进一步了解具体的细节,因为我正好在收集甘南知青的一些往事。但他回头看了我一下,欲言又止。为了不触及那段心酸往事,我就打消了“采访”的念头。现将王锦德的征文介绍如下:

一九七三年初冬,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到处传颂着上海知识青年王锦德、许继鸣、王荣发等11名青年奋战火海,抢救国家财产的动人事迹。

一九七〇年四月、王锦德、许继鸣、王荣发等11名中学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从上海时代中学到黑龙江省甘南县宝山公社新兴三队插队落户。几年来,在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关怀教育下,经过农村的三大革命实践锻炼,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集体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一九七三年十月十八日傍晚六点钟,青年点正在看书读报学习,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供销社着火啦!快来救火呀!”听到喊声,我们青年点全体青年急速起来冲出房门,直奔火场。

这时大火已经把整个房子燃烧了,烧的房架木头噼噼啪啪直响,烟火从窗口直往外喷。当时不容多想,大家只有一个念头“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冲进去!”于是,我们十一位青年一起冲入火海,女同学在张继红,孙玉花的带领下,手提水桶,端着脸盆往火上泼水,用扫帚扑打着大火。“房子保不住了,抢救东西要紧。”随着大队党支部书记宋金奎的喊声,大家抬的抬,搬的搬,竭尽全力往外抢救东西。

正当人们紧张的往外抢救集体财产时,供销社营业员喊了一声:“钱匣子还在值班室里没拿出来”,这个时候值班室是火势最旺,最危险的地方。从小受毛泽东思想教育成长起来的青年哪管这些,王荣发一个箭步冲进了值班室,火舌直向他猛扑过来,使他睁不开眼,喘不出气来,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咬紧牙关,在炕上摸来摸去,摸到了一个木箱子,是装有一千三百多元与布票的钱柜,他高兴极了,奋力搬起钱柜,冲出火海交给了供销社营业员。当我们第四次闯进火海抢救东西时,只能靠抱东西从火海里冲出来换口气,为了多抢救出一些物资,我们干脆不出屋了,直接把东西往外扔。这时无情的烈火扑到了我的身上,顿时手上和脸上烧起了泡,火辣辣的疼,血管像要崩裂似的,但是我一直坚持到把货架能摸到的东西抢救出来。这时,房架子着的像条火龙一样,随时都有落架的危险。这时又听到有人喊:“不少东西和布匹全在货架后面”。我和许继鸣,王荣发三个人又要往里冲,突然一位大爷拽住我的手说:“锦德不要再进去了!”在这生死关头我想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教导。坚定的说:“别拽我,抢救国家财产要紧。”在旁的许继鸣,王荣发也异口同声地说:“烧死为革命。”就这样,我们三个人再次冲进了火海。

当我们抱出最后一匹布正往外冲的时候,房盖“轰”的一声,一阵巨风把我们三个人推进十多米远的西北角,一下蒙圈了,在这生死关口,我突然清醒过来,拉住他俩手说:“大家不要惊慌,听我指挥一起往外冲……”过了片刻我突然看见前面有亮光,风伴着火烟往我们这边吹来,我马上大声说“我们一起往有亮光大门口冲。”快到门口时,突然从屋顶落下来一根燃烧的房梁,我们来不及躲闪,全被绊倒在地,同时有一块燃烧的木方子恰巧掉在门口柴油桶里,“轰”的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油火花像天女散花一样撒落在我们身上。熊熊的烈火从我们的头上,脚下,身左,身右,燃烧到我们的脸和手上,顿时我们变成了三条火龙。

在这紧急关头。青年点的同学与老乡呼喊着我们的名字不顾一切冲进大门,把我们救出火海。昏迷中的许继鸣还不时呼喊着“快去抢救东西!快去抢东西!”不一会我们的脸肿的像小脸盆一样,眼睛成了一条缝。大队领导和老乡们立即把我们送进大队卫生所进行急救,接着又送到县医院全力抢救,在住院治疗中,我们以顽强的革命毅力,同伤痛斗争、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几个月后逐渐恢复了健康。伤势为2~3度部分深度烧伤,但我们的脸不同程度的破相毁容,尤其王荣发的脸彻底毁了容,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终身伤残。另外我们三个人的部分手指也落下了伤残。

王荣发,身高1米76,长方脸双眼皮,白白净净一表人才。他是我们三个人中伤残最严重、精神压力最大,心态最糟糕的一个。出院回上海休假期间、我陪他一起多次到市、区上山下乡办公室找有关领导,反映病情,因他的病情已不适应在东北寒冷地区生存,本人要求病退回上海。同时县里领导也把我们舍身救火的英雄事迹通报给了市、区上山下乡办公室,经上海有关部门协商研究决定同意王荣发病退回上海。人虽然回上海了,但他的毁容破相脸面找工作遇到了麻烦,多次到招工单位面试被拒于门外。这对他的打击很大,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

那几年,我每次回上海去看望他,他总是很悲观失望对我讲:“我是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成目前这副面像,为啥得不到社会公平的对待与理解,并找不到工作养活自己。”正在他绝望时候,里弄生产组接纳了他,但在工作中处处受冷漠歧视,感受不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尤其在个人生活问题上受到年轻女同志的白眼,排斥。导致他对生命失去了信心,最后服药自杀。

我们在甘南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大队党支部书记宋金奎来看望我们说起大队供销社着火损失情况,激起了我埋在心里一直想不通的一个问题?就对宋书记说:“着火那天晚上我们在抢救东西时隐约听见有人在大声指斥:‘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东西,你们咋就这么不要脸趁乱往自己家偷拿’,有没有这回事?”宋书记沉默了一会,然后对我讲:“锦德,确有此事,经过大队有线广播通报批评后,他们已把火场里偷回的赃物送回供销社了,实在丢人现眼,对不住你们几位了。你们青年不顾自我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国家物资,他们胆大妄为偷盗回家,实在不道德,丢尽我们贫下中农的脸。我代表大队对你们表示歉意。这件事希望你们青年不要对外讲,扩大传播对大队影响不好。”

每当我们青年点讲起这件事,大家都非常气愤。这不是标准的趁火打劫吗?难道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农村老百姓小农经济自私自利的思想本质吗?难道我们就接受这样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吗?

看完王锦德救火事迹的征文,心里最不好受的是另一扑火英雄王荣发悲惨结局。病退回沪后因找不到工作以及严重毁容遭至旁人的歧视,直至自尽。他救火,抢救集体财产,理应得到大家的赞颂及政府、社会上的照顾。结果面目全非后,人们另眼相待。这对王荣发来讲是一个严重的心灵打击。他在上海家乡,抬头看不到前途, 低头见不得人。表扬、表彰暂缺不说,就连最起码的人格都无法得到尊重。活着,还能干什么呢?二十几岁的他,只能带着“我是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成目前这副面像,为啥得不到社会公平的对待与理解,并找不到工作养活自己”,这一终身遗憾和极度失望离开人世。一条年轻的生命陨落,实在扼腕叹息。

王荣发救火英雄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多年了,今天在“老知青家园”撰文,缅怀他,聊表我们的心意,希望他安息,并以此文纪念1200名上海知青赴黑龙江省甘南县插队五十周年。

 新兴三队 青年点男同学集体照 摄于1972年上海外滩

新兴三队 青年点女同学集体照 摄于1972年上海外滩
俞国宪简历:

1970年赴黑龙江省甘南县插队,1976年病退回沪, 退休前在上海市松江区某政府机关工作。

来源:作者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